- 主题:Re: 90年代北京的小升初,大波哄和特长生
我们有个老师孩子抢了他们班一个学习好的孩子的保送的名额,跟着我们一起上重点,后来中考连二类都上不了,当然,也许人家现在过得好。被他抢了名额的那个孩子,又没有门路,不敢选择当推荐生,当年只能保送去二类中学,比大波哄强些,但是人家中考直接考进市重点了,后来高考应该是去的人大或者外经贸。
那会儿即便有什么不公平的,也是暂时的,实力在那里,总能翻身。
【 在 dugy 的大作中提到: 】
: 真是这样的
: 我们小学10个名额报送市重点
: 其中一个就是老师的孩子,凭学习成绩差好远了
: 其他九个基本靠谱,都是平时成绩拔尖的
--
FROM 75.74.198.*
2006参加高考的都是85后了,2006前北京市高考人数更多,70末80初是人口大高峰,那会儿一年是大十几万的学生参加高考。
=================================
中国教育在线北京地区高考志愿填报指南数据显示,2006年北京12.6万人参考高考,2007年高考12.5万人,2008年高考11.8万人,2009年高考10.1万人,2010年高考8.1万人,2011年高考7.6万人。2012年高考7.3万人。2013年北京高考报名人数再次下降,共计72736人报名参考高考。
【 在 vegetblebird 的大作中提到: 】
: 没有,那时候北京中考上普高的特少,百分之五十多是技校中专职高,那时候好多普高还有职高部呢
: :
--
FROM 75.74.198.*
兄弟你就别装北京人了,北京人有什么好装的,按你之前说的,我们也就是干底层工作的,哈哈。
【 在 defeatyou 的大作中提到: 】
: 哪有10几万
: 一直5 6万,中考分流
:
--
FROM 75.74.198.*
2000年全国高考都快500万了,北京是人口大市,一个城市顶一个省的高考报名人数不在话下。
【 在 defeatyou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说的是中考吧
: 高考没这么多,一直是5 6万
--
FROM 75.74.198.*
那会儿海淀101 清华附北大附都还行啊。当然,跟四中和实验不能比了,也不如八中啊。
那会儿北京学龄人口好像还都是集中在东西城崇文宣武,朝阳也还可以。90年代末海淀开始崛起,吊打其它区。
【 在 dugy 的大作中提到: 】
: ms郊区只有两个市重点?
: 通州潞河中学、牛栏山一中
: 那时候真有市里孩子去上这两个中学的,还住校
: 30年前,四中+实验差不多是一百出头上清北
海淀区都数不上
然而全市每个市重点中学基本都有十几到几十个上清北的,大家比较均衡
有的区重点也有几个清北呢
--
FROM 75.74.198.*
那为什么报纸上说2006年,也就是88年出生的孩子,北京高考人数是12万6呢?
你天天看报,能把白纸黑字的有关北京2006-2016这十年高考人数的报道,看成是中考?不服你服谁!
【 在 defeatyou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天天看报还要你来说
: 北京一直是中考分流,普高学生没那么多
:
--
FROM 75.74.198.*
兄弟,服你。
【 在 defeatyou 的大作中提到: 】
: 北青报啊
: 北京高考从来没你那么多
: 一直中考分流
: ...................
--
FROM 75.74.198.*
90年代几万块钱存款在北京算个神马啊,谁拿不出来啊,真逗。兄弟你就别装北京人了,我们可都是干底层工作的,跟上海人一样,什么服务员之类的。
【 在 defeatyou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也服你
: 非把北京90年代描述成那样
: 我都告诉你了,不是家长不在乎啥的,最简单的问题,没那么多钱给孩子培训
: ...................
--
FROM 75.74.198.*
你在新世界里活得很痛苦吗?鸡娃是很累,毕竟指望娃来提升阶层,是个残酷的事情。
【 在 Pandora 的大作中提到: 】
: 就让lz安静滴沉浸在ta的美丽旧世界里吧
:
: - 来自「最水木 for iPhone Xr」
--
FROM 75.74.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