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Re: 90年代北京的小升初,大波哄和特长生
看来90年代各区政策不一样,90初90中90末也不一样。昨天到现在一直失忆,想不起来中考到底考哪几门了,哈。
我上的是家门口的渣小,上初中刚一开始各方面素质真是比重点小学的差不少,不过有两个月就追上适应了。
印象最深的是那会儿特长生搞得挺热闹,我初中一整个班是吹拉弹唱,一整个班是体育特长生。可是我的小学却没什么学生是搞这个的,可能那两个特长生班的都是重点小学上来的。
【 在 decembermay 的大作中提到: 】
: 怀旧贴啊
: 同为90年代初的西城小升初
: 但是我们是统考呀,就两门,语文数学。
: ...................
--
FROM 75.74.198.*
我也觉得是6门,但之前有人说是5门。好像考生物历史或者政治了。
【 在 defeatyou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觉得我中考那年,海淀试点,4门
: 数语外物理吧,其他区是6门,加化学 政治吧
: 海淀有个特殊折算方法,是给你考外区用的
--
FROM 75.74.198.*
对。收入高的,那会儿要么是外企,要么是有外快可以捞的。
80年代末,90年代初,一个家庭最大的福利其实不是父母工资,是父母单位给分房。当时房子也不值钱,有住的地方就行了,都嫌自己工资少。后来房价成了今天这个样子,父母那一代分到房子的,就都夸共产党好了。
这些50后的父母,其实很幸福,小时候文革可以几年不用上学,后来也有考大学机会,全看自己想工作赚钱,还是想进学校。工作也不用自己找,无论是插队回来,还是读大学的,都是给分配工作,铁饭碗。虽然90年代有国企大下岗,坑了一大批人,但是也基本上妥善安置了。
【 在 Laomeng123 的大作中提到: 】
: 社会工资大概在92/93年前后普遍涨过,之后应该很长时间都是1000-2000,高工资的不多。大概99年,骑车路过积水潭,协管员聊天,还得意的说1月800,还发油呢。可想而之平均水平。肯定有高的,不会普遍
--
FROM 75.74.198.*
唉,以前外地医保制度不发达,农村都没有医保。
北京这边,90年代的下岗工人,单位一次性买断工龄给几万块钱,档案回街道,不清楚具体怎么弄的,反正还都有医保,应该是自己每年通过街道交钱。然后,凡是勤快的,没有你说这种酗酒赌博之类的恶习的,还都能找点事情做,比如看门,搞卫生,做交通协管,这都是临时工,不给上险,只发工资。40多下岗,这样熬几年,女的50能办退休,男的可能是55吧,就有退休金拿了。很多勤快但是没多大本事的老北京人都是拿着退休金,再当个临时工,直到孩子结婚生孙子。
【 在 imTaler 的大作中提到: 】
: 大量没有妥善安置的。这批人很多六十来岁就死了,长期营养不良,小病不看熬成大病
: 。当然,没人给他们镜头就是了。
: 我们老家大概十来年前,有个人心脏病因为差150块医院不给看,死在医院门口。年轻的
: ...................
--
FROM 75.74.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