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学区房的意义
看那个烂校上top 10的说“学区房和鸡娃就必然能让孩子考入TOP10吗”,就觉得这个top 10也是白读了。
所有成功的人,都是在一件一件事上做高成功概率的决策,然后不断累积。一生做的选择里,不能保证每个决策的结果都是理想的,但一定要保证每次做决策时,预期值是最高的。
具体到孩子上学这个事,分内因和外因。内因自然占主导地位,尤其是基因。但这属于非可控因素,对决策没有意义。外因虽然居次要地位,但是属于可决策因素。
举例说,两个孩子A和B。A读了好学校,B读了烂校,但A如果去读烂校,记为A'。A一定考上的大学就比B好么,不一定,但是A考上好大学的概率比A'高。A哪怕在好学校里没有学到很多“好”,但是比A'在烂校里学的“坏”大概率要小。
最后,如果学校真的没多大用的话,为什么还要上top 10呢?反正都是要去工作,看个人能力不就完了么?
所有的自我安慰的第一步,都是逻辑缺陷。
--
FROM 72.76.239.*
谢谢almond姐
【 在 almondwu 的大作中提到: 】
: 给你点赞,哈哈
: 发自「今日水木 on iOS」
--
FROM 72.76.239.*
第一句话已经很情绪化了,没觉得top20的人在top20教书会导致“白读”的结论。不知道这里论证的逻辑在哪里。就像最开始的问题一样。
“学区房的意义”和“一个家庭为了学区房带来的意义而牺牲的成本”不是等价的两个命题。
我所阐述的是学区房对一个孩子的意义。A可能读了学区房的学校,让三本变二本了;B可能是普通本变985了;C可能是因为压力太大自杀了。单独拿个别样本说事肯定不具普遍意义。但好学校是更大概率的提高了一个人,这个没异议吧。否则,也没必要提top 10了。虽然我从来就不知道top 10的另外8个指的是哪里。
【 在 nicy11 的大作中提到: 】
: 如果说这个TOP10的人,现在在TOP20教书,你是不是觉得更白读了~
: 就是这样的人在祸害下一代。
: 提问是因为这是一个好问题,而非无法对这个问题作出解释。
: ...................
--
FROM 72.76.239.*
我对你也有同样的建议。
【 在 nicy11 的大作中提到: 】
: 哈哈哈,小建议,你需要提升一下阅读能力和文字能力。
:
--
FROM 72.76.239.*
我觉得这得感谢我的中学,当年其他的重点学校都在天天让学生们疯狂做题的时候,我们高中就比较丰富多彩,比如组织辩论赛,让学生们锻炼口才。(当然,我高一就把三年的理科都学完了,后两年也比较闲)。那些辩论的锻炼,后来让我上了top 2之后,能作为一辩代表我们学院过马路去和另一所top 2打辩论赛。
好学校和普通学校给一个人终身影响的差异,可远不止多考了那些分啊。没有能力买学区房不意味着就要否认好学校的意义。这种不能正视现实的思维习惯恰恰是导致一个人平庸的原因之一。不客气的说,国人身上很普遍。而这种思维习惯其实属于“身教”,代际人传人效果明显。
【 在 beth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觉得你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可以打90以上。
: 那位确实需要练习目标分析、抽象和严谨表达问题、以及阅读理解的能力,否则即使top20的高校,教教基础课程可能无功无过,带硕士博士也是误人子弟。
--
FROM 72.76.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