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Re: 央院附小
据说从小学开始就是高考的竞争强度,能撑下来的这些孩子不一般
【 在 haipig 的大作中提到: 】
: 是不是特难考?邻居家孩子刚考上了,考了第二名,看他妈很激动。是不是这就算上了大学了,以后当老师?
--
FROM 159.226.117.*
只搞音乐的,我理解文化的积累少。毕竟普通初高中生物化学、物理地理,这些科目对认知世界是基础
文化积累的少的话,到一定时候会制约音乐的理解与表达?
但又很矛盾,乐器是门技术,需要大量的时间打磨精细
怎么做到两者都能好,真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我有时也困惑,朗朗这样畸形教育下出来的,看着各方面都还挺好的,并没有出什么状况,也许是他各地学习演出,某种程度上是万里行让他多了对人性社会的理解?
【 在 lilyhouse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认识的音乐二代也不走这条路,舍不得让孩子吃苦。前任老师的老公都不让孩子学琴,老师说学琴是一定学的,可以不用那么大精力学
--
FROM 159.226.117.*
这样啊?
那如果这样的话,那就大胆往音乐专业发展吧,假如孩子有这个天赋和兴趣的话
我看朗朗还真的是情商各种都挺高的,交流各种都很顺畅,不像是书读得少的那种
当然他长期弹古典曲目,本质上也是在读经典,长期浸泡在经典中,也许对人是非常好的教育
倒是他父亲,显得比较固执。但若是不固执,也培养不出朗朗了
【 在 nuna327 的大作中提到: 】
: 认知和感受力和学科知识不是正相关的
:
--
FROM 159.226.117.*
也有道理啊
这些大家没学过科学啊。我糊涂了
【 在 laomm 的大作中提到: 】
: 巴赫 贝多芬 莫扎特都是从小吃这口饭得世家,物理化学屁都不懂得
--
FROM 159.226.117.*
哈哈,多谢您,一针见血啊
【 在 rainmansyst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这就是典型的理科学太多了,啥事儿都讲个因果论,
: 万一碰上解释不了的,脑袋就爆掉了。
: 世界是多彩的。
: ...................
--
FROM 159.226.117.*
让人唏嘘啊,真是这些天才境遇也是各种不同
【 在 lilyhouse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再去看看沈文裕
--
FROM 159.226.117.*
有道理:)
【 在 zzw2010 的大作中提到: 】
: 那个年代普通人都没学过科学吧,甚至再早年几乎还没啥科学。。再说,那些都是不世出的天才,也不能用常人的眼光判断
:
--
FROM 159.226.117.*
多谢现身说法,特别难得
有次看到对巴赫的作曲的介绍,看了简直就是数学的排列组合一样,作曲时几个声部同时考虑,我们以为是作曲家的随意自由而为,其实是有曲律关系的,犹如戴着脚镣跳舞的感觉。能作曲的人,脑子得多聪明啊
我们听老师说过一次和国内的知名流行音乐人合作,这人好像是对流行音乐感到乏味了,转向古典乐,自己做了四个声部的曲目,老师说他们去拉了之后,发现曲子特别一般。当时也感慨,只是四个声部就很多人把握不住了,贝多芬莫扎特他们得多牛啊,交响乐十几个声部呢
我家娃目前是文化为主,琴为辅,但琴的为辅也是很认真对待,每天坚持练,虽然时间有限。
我还不知道以后会如何。总感觉初高中的学习特别的填鸭,因为要面对应试的,是否音乐能给孩子一些多元的思考空间,来中和一下文化教育的局限(应试教育也不是一无是处的,对打好学科基础是有益的)?我也不确定。只能是边走边看
也请版内的大家多给建议,很是受益。
【 在 lovedancing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自身的经历,感觉这两套是两个体系,是不同的两种思维方式,但是可以相互影响,但还是有强有弱
: 但是刚刚在听白皮书乐队的主唱的访谈,他说他觉得计算机程序是最接近音乐的学科,也是有点意思
: 之前文化学的少,感悟力和阅历会补上课的,我自己的感觉是虽然学习了理工但是其实并不适合也不可能学的特别好,这么多年还是绕回和艺术人文相关了
--
FROM 111.201.64.*
我也是学的理科,但我感觉自己更喜欢文科,但已经没法改了:(
目前也还可以,不是特别反感,有时也能觉得有趣,只是做起来不能游刃有余,时有吃力感
我想我还能在理科这行干下去的原因,大约是我的综合能力稍好一些,用其它支撑着当下的工作
【 在 lovedancing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自身的经历,感觉这两套是两个体系,是不同的两种思维方式,但是可以相互影响,但还是有强有弱
: 但是刚刚在听白皮书乐队的主唱的访谈,他说他觉得计算机程序是最接近音乐的学科,也是有点意思
: 之前文化学的少,感悟力和阅历会补上课的,我自己的感觉是虽然学习了理工但是其实并不适合也不可能学的特别好,这么多年还是绕回和艺术人文相关了
--
FROM 111.201.64.*
多谢,说得特别好
我是在娃学琴之后,陪练陪上课的过程中慢慢了解古典音乐的,感觉娃学了,我跟着受益了:)
我目前还只能听出好听不好听,对其中的更多还不太了解
的确是的,作曲家是在一定的逻辑下去思考情感的表达的,就好像写文章,是有逻辑的一种表达,目的是传情达意,只不过音符是更抽象的语言,给了读者更多想象与共鸣的空间,一百个读者一百个哈姆雷特。
提及毅力、感受力、专注度,我在娃的成长中能看到,不确定多少是后天的学琴影响,但的确是这三方向她都有体现。
【 在 lovedancing 的大作中提到: 】
: 有一些对作曲家的访谈你可以看看,还有自传,我的认知里作曲完全是逻辑性的,严谨的
: 很多人觉得舞蹈是体力的,其实完全不是,舞蹈绝对是脑子要先转才能到身体,还要有情感
: 艺术的学习对专注度、感悟力、毅力等都是有训练的,当然,建立在天赋的基础上,喜欢和适合很重要,有天赋的更容易度过枯燥期
: ...................
--
FROM 111.20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