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请教一道三下语文阅读
赞!
【 在 tokilltime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题质量一般般 不用纠结 不过还是说明了一些问题 剩下我贴图了 敏感词发不出来
:
: :
--
FROM 124.64.18.*
是不是可以说看懂什么事情+明白作者想说啥之后,再去组织语言回答问题,只是小低年级比较容易能从文章中找到答案,等高年级就没有现成的句子需要自己组织语言了?所以阅读理解核心在于看懂文章、读懂作者和组织语言这三点,而不在于说要学到多少阅读理解的套路。
【 在 tokilltime 的大作中提到: 】
: 倒也不是这么有规则的 只不过这次是正好赶上这个题了。我娃三年级的时候考试遇到过一篇短篇小说,背景涉及到抗日战争、两代人、爱恋与离别、怀疑与信任,叙事线还明暗交织,我家傻小子完全答不出来,连文章都看不懂。
: 但是语文教学对阅读能力的要求肯定要随年级逐步提高。从题目找对内容是最基本的要求,这个要求考核的是“看懂这是个什么事情”的能力。接下来是考察“作者写这个事情是想说啥”的能力。后面这个能力更高阶,但是也更贴近文学作品的核心,因为作者写内容,不单纯是写内容,里面都会融合作者自己想传达的信息、想表达的感情。能通过内容与作者共情,阅读能力才是到位了;不然的话,就是白读一个故事,读不出“弦外之音”。
: 考试题的框架相对好处理,“从原文找答案”是个很正确的路径,但是找到原文还不够。接下来可以告诉孩子,找答案不等于找原句,而是要通过找到原句,分析出这个句子的意思。以第2题来说,原句讲的是这些书承载着爸妈对我的希望,题目问的是这个希望是啥希望,那么答案肯定不是书,而是书代表的东西,就算想不到工具书-读物这样完整,至少好好学习什么的还是应该能编出来的。小朋友第2题直接答成书,说明完全没有深想到这一步,这就是需要加强的地方。
: ...................
--
FROM 124.64.18.*
谢谢指点:)
【 在 tokilltime 的大作中提到: 】
: 就是这样的。
: 语文教学根本的目标就两个,书面理解和表达。阅读理解也是在考察这两种能力。虽然教学中有一些僵化的部分,但方向和框架是没错的。所谓套路,也无非是掌握一些常用文章框架、表达方法、修辞手段,最后还是要回归到文章本身。
:
--
FROM 124.64.18.*
可能跟个人学习模式有关,我上学不擅长背套路喜欢下探到本质,所以带娃的时候也是按自己的这套来。在我看来共情是帮助理解的一个方面,但不是全部,社会经验有一定帮助,也不是绝对影响。从我个人的经历来看,社会经验不足共情能力不足的这些缺点,并没有特别影响阅读理解能力和应试分数。
【 在 Lcsccc 的大作中提到: 】
: 阅读理解的核心是共情能力,小学生社会经验少,生活经验少,无法跟作者共情
: 这是非常非常非常正常的事情
: 如果有小学生能和作者共情,那才是不正常的事情,不是抄答案就是心理早熟。
: ...................
--
FROM 124.6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