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今天确诊双眼真性近视75度,老母亲有点崩
其实远视储备就是一个参考值
如果没达到近视的程度,没有必要散瞳,远视储备的值也会比较高,比如我们前两次测远视储备都是100左右
如果接近近视了,不散瞳的远视储备也会很低,那时才可能做散瞳去测精确的值
可能不测远视储备也行,有曲率和眼轴的值就够了?不过现在医院是全都测了,知道大概的远视储备可能也会有个心理安慰吧
【 在 nnzt 的大作中提到: 】
: 红绿色的对比图主要是看当前的镜片是过矫还是欠矫的。这玩意儿要是能不散瞳测远视储备,那应该可以得大奖了。散瞳之后的远视储备正常来讲会高很多,而且也更加准确。既然想测远视储备,还是散瞳加眼轴长度都来着吧。不然测他干啥呢?
: 【 在 sanyuesan1 的大作中提到: 】
: : 我也不懂啊,是电脑验光,我娃说看了一些红绿色的E形、菱形、三角形、正方形、圆形这些图形,直到看不清为止,测出来的是远视储备和调节力
: ....................
- 来自「最水木 for iPhone Xs Max」
--
FROM 114.253.35.*
其实远视储备不是一个参考值。远视储备实际上是衡量眼轴发育进度的一个参数。眼轴发育进度超常是轴性近视的根本原因。
正常人的幼儿阶段眼轴长度比成年的时候要短。这个时候整个眼睛实际上是远视状态。能够让眼睛的屈光在正常范围靠的是的是强大的晶状体调节能力。
随着儿童年龄增加,眼轴会逐渐变长(因为眼睛在长大)。正常的情况下,到达成年的时候,眼轴的伸长恰好使得晶状体放松的时候能够对平行光聚焦,而晶状体紧张时,能够对近距离的光源产生的发散光线聚焦。这样就是正常的眼睛。如果眼轴过长,使得晶状体完全放松也无法对平行光聚焦,那么就是近视。
如果儿童在某个阶段,眼轴长度超标但视力正常,由于人还在长,那么到了成年,就一定会产生轴性近视。
这也是为什么要对儿童测量远视储备。因为一个视力正常的8岁儿童,如果眼轴已经过长,那么尽管8岁的时候视力正常,到了成年,也一定会产生轴性近视。所以要尽早干预。
如果基于统计,8岁儿童的正常眼轴长度对应200度远视,那么一个8岁100度远视的儿童就需要干预了。而不是等到视力出现问题再去干预。
对于儿童来讲,完全放松睫状肌只能是散瞳。所以测远视储备这个事情,是必须散瞳的。
【 在 sanyuesan1 的大作中提到: 】
: 其实远视储备就是一个参考值
: 如果没达到近视的程度,没有必要散瞳,远视储备的值也会比较高,比如我们前两次测远视储备都是100左右
: 如果接近近视了,不散瞳的远视储备也会很低,那时才可能做散瞳去测精确的值
: ...................
--
FROM 73.158.184.*
一般不是快要近视了,没必要知道远视储备的精确数值
只要和上一次测的值对比一下,看看变化趋势就够了
何况之前有人提出慢散瞳对视力有害,或者即使无害对于学龄的孩子来说也很不方便啊
【 在 nnzt 的大作中提到: 】
: 其实远视储备不是一个参考值。远视储备实际上是衡量眼轴发育进度的一个参数。眼轴发育进度超常是轴性近视的根本原因。
: 正常人的幼儿阶段眼轴长度比成年的时候要短。这个时候整个眼睛实际上是远视状态。能够让眼睛的屈光在正常范围靠的是的是强大的晶状体调节能力。
:
: ....................
- 来自「最水木 for iPhone Xs Max」
--
FROM 114.253.35.*
我也让娃这样,但老师不允许课件出去,除非上卫生间
【 在 luojq01 的大作中提到: 】
: 户外一次两小时不如分三次,每次半小时。
: 应该多次户外,每次短时间。
: 我们家每次课间都出教室到户外活动5分钟,
: ....................
--
FROM 223.104.39.*
投诉老师啊,
这样会害了孩子。
我们家娃以前班主任也不让出去,我们投诉到校长那里,
后面就让了。
【 在 hgg2009dream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也让娃这样,但老师不允许课件出去,除非上卫生间
--
FROM 27.18.38.*
不知道远视储备的真实值,怎么知道是不是快要近视了呢?
比如某个儿童,不散瞳视力是近视25度,散瞳发现远视储备150.
比如另一个儿童,不散瞳视力正常,散瞳发现远视储备25.
还有第三个儿童,不散瞳视力正常,散瞳发现远视储备175.
如果这三个儿童都是8岁。你告诉我怎么能够对第二个儿童使用“一般不是快要近视了,没必要知道远视储备的精确数值”的方法预防近视?
“只要和上一次测的值对比一下,看看变化趋势就够了”,在不散瞳/不测眼轴长度的前提下,这么搞的结果就是很多儿童视力正常,然后突然间在某个时间点迅速的近视度数加深。如果之前通过散瞳观测远视储备,就会发现远视储备在迅速变小。所以你的搞法会导致大量近视儿童因为没有及时干预而造成近视以及近视度数加深。
“何况之前有人提出慢散瞳对视力有害”:请拿出数据上面的证据。
“或者即使无害对于学龄的孩子来说也很不方便啊”, 首先,快散其实就可以。其次,真要慢散 也比以后 佩戴昂贵ok镜,以及每天阿托品方便。
早期的近视干预都是低成本的搞法:增加强光条件下的看天看树户外活动,配个两百块钱的近用镜,电视摆远一点,屋子里尽量要明亮5500k色温。
真到了近视发展期,看天效果不显著,阿托品每天滴,ok镜换来换去,配千把块的渐变镜,各种运动眼镜配的烦死人。最重要的是这些高成本搞法最后只不过是高度近视变中度近视而已。
你觉得哪个路子更好呢?
【 在 sanyuesan1 的大作中提到: 】
: 一般不是快要近视了,没必要知道远视储备的精确数值
: 只要和上一次测的值对比一下,看看变化趋势就够了
: 何况之前有人提出慢散瞳对视力有害,或者即使无害对于学龄的孩子来说也很不方便啊
: ...................
--
FROM 73.158.184.*
我娃没近视,不太清楚医院具体怎么判断近视
之前我以为有眼轴和曲率的值,再结合视力表、远视储备基本上可以判断是否接近近视,接近近视的才会散瞳看是否真的近视
比如我娃的曲率是43,近视临界点的眼轴长度是23.5,再参考视力表(比如1.0以下)、远视储备(比如0度或以下),是不是就可以判断快要近视了,这个时候就需要散瞳了?
一般散瞳之后测出的远视储备会比不散瞳测出的结果高,比如不散瞳时是25度,散瞳之后可能是50度甚至更高
我娃之前做检查时,眼轴长度是22出头,未散瞳的远视储备是100度,视力表是1.0,医生就跟我讲孩子的视力没问题,而不会建议我做散瞳。这种情况下做散瞳是不是毫无意义,因为根据眼轴长度就可以判断还没有近视,而且散瞳之后的远视储备也必然高于100度。不需要知道远视储备的准确值就是指这种情况
【 在 nnzt 的大作中提到: 】
: 不知道远视储备的真实值,怎么知道是不是快要近视了呢?
: 比如某个儿童,不散瞳视力是近视25度,散瞳发现远视储备150.
: 比如另一个儿童,不散瞳视力正常,散瞳发现远视储备25.
: ....................
- 来自「最水木 for iPhone Xs Max」
--
FROM 114.253.35.*
没有人试试中医么,我的朋友的孩子,六年级近视4.6,一直中医推拿调理,后来稳定在4.9,现在初三了,他爸坚决不配眼镜,配了就摘不下来了。
--
FROM 222.1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