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从高功能阿斯到gifted的四年
孩子三岁的时候,我们带他移民到了加拿大。为了让小孩尽快融入英文环境,给他找了一个家庭老师,每天上门一小时,带孩子阅读和游戏等等。
老师是一个年纪比较大的白人老头,在上了一段时间课之后,有一天他表情有点犹豫,但还是跟我说:“他是我见过最聪明的孩子,但是(我一听到“但是”心里就咯噔了一下),他的一些行为和他的年纪不太符合。比如他可以坐在这里跟我写字母写40分钟都不动,这不应该是这个年龄段孩子的行为方式;又比如,我和你交谈的时候,这个年纪的小男孩早就跑开自己去玩了,但是他一直站在沙发边出神。”
我问他:“您觉得这样是有什么问题吗?”
老师说:“我妻子在学校是负责特殊教育的老师,我回去跟她描述过你家小朋友的一些行为和表现,包括我跟他上课的时候,如果他不开心,就把自己shut down。她认为你要考虑一下小孩是不是自闭症谱系,或者说是不是阿斯伯格。”
这是我人生第一次听到“阿斯伯格”四个字,于是我开始去网上找资料。说实话,在这位老师跟我说这件事之前,我也隐约觉得孩子总有一些地方比较特别。
首先是从出生就是高需求、非常难养育。从小夜醒次数非常多,对环境也非常敏感,比如带出去旅行一次,就三五天都不会大便;
其次是有一些重复性的刻板行为,比如扔石头。两三岁的时候,他可以自己默默在水边不说话,扔石头扔一个小时。冬天在户外顶着寒风看风吹动旗帜,可以看四十分钟以上,直到我冻得受不了了叫他走才会走。对旋转物体也很感兴趣,比如理发店门口的旋转灯箱,还有滑板车的轮子等等。
再次是情绪激烈,哭起来惊天动地、无法安抚。小时候语言能力还没发育好的时候,家长经常处于莫名踩雷的状态,不知道为什么又情绪崩溃了。困了、累了、饿了都爆哭,午睡起来必哭,这些状态一直到六岁才慢慢好转。
同时还伴随一些感统失调的问题,比如手指触觉过载,从来不玩沙子,不用手抓食物,吃麦当劳薯条的时候手指上沾了盐粒,就要吃一根、擦一下手,再吃下一根;对食物的性状都很挑剔,不吃软烂的食物,不吃深色食物(比如黑色的食物),食谱异常狭窄,对新的食物接受度非常低。听觉过载,尤其对其他小朋友的哭声。
除了以上情况之外,他的语言能力、认知能力和运动能力都没问题,尤其语言能力,吐字和逻辑都很清晰,基本和同龄女孩语言能力同步。这也是我从来没有考虑过孩子可能是自闭症谱系的原因。
三岁移民之后,孩子的第一个幼儿园是蒙氏园,每天去3小时。一直到我们一年以后搬家、换幼儿园,他在这家幼儿园的状态基本上就是自己在自己的桌子上摆弄那些教具,完全不参与任何carpet time 也就是和小朋友一起的游戏时间。
搬家之后第二个幼儿园老师非常好。幼儿园里有实时监控, 我在家每次打开摄像头,看小朋友们坐在一起拍手做游戏的时候,他也是大多数时候一个人在圈圈外wondering around。总体来说,在这家幼儿园他还是挺开心的,好几年之后我每次问他,他都还记得那里的老师,说在那里很好。
加拿大整体育儿气氛很放松,即便家庭老师跟我说孩子考虑谱系,我查了资料也觉得很多表现能对上,但我还是认为不是大问题。直到上了k年级,也就是学前班,老师开始频繁找我了。罗列的问题如下:
1. 在学校不听老师的,我行我素,比如在音乐教室,下课了,老师要求大家列队回到主教室,他就说我还没有结束呢,拒绝回去;
2. 上课神游,基本上不听讲;
3. 和同学发生冲突,比如他在玩积木,别人路过给他碰倒了,他就会大哭而且把积木朝同学扔过去;
4. 缺乏同理心,有些小朋友哭的时候他会冲过去喊:“你太吵了!”
老师给我的建议是让我带他去看儿童心理医生。考虑到每天我去学校接孩子的时候都会担心老师又跟我说:“we need a talk”,于是同意了。我们让家庭医生帮忙约了儿科专科大夫,叙述了一下他的情况。儿科医生面诊之后觉得孩子没问题,但还是把我们转诊给了心理医生。
在心理医生诊所,我把上述的种种都向医生描述了一遍。医生听完之后,追加问了一个问题:“你觉得家庭里还有谁有类似的情况吗?”我说孩子的父亲在社交、情绪表达和理解上也会有一些和其他人不太一样的地方,比如人多的场合就很焦躁,喜欢自己一个人呆着,不能理解别人的潜台词和玩笑等等。我也看了朋友推荐的一本很全面的书:《阿斯伯格综合症完全指南》,看完觉得孩子父亲相对于孩子来说,症状似乎更典型一些。医生说谱系大概有70%到80%是遗传的原因。
然后医生分两次做了总时长大概四小时的测试,测试包括很多方面,首先是认知和语言能力,也就是听说读写。这个部分没问题,很快pass了。还有一些其他的测试,因为时间久远我不能完全记起来。只记得最后是识别情绪这部分,孩子答题卡壳得很厉害。比如当时一个卡片题,画面中是一只猴子,摘香蕉,然后另一只猴子过来,把落在地上的香蕉拿走了。请问树上这只猴子现在的感受是什么? 这个题孩子就很犹豫,回答不出来。类似的题目都进展很缓慢。
最后综合起来医生给出的诊断是轻微谱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高功能。收到诊断的时候我一方面觉得靴子落地,另一方面还是很难过。把诊断交给了学校,学区给孩子就申请了special teacher。他因为不属于低功能,不需要老师一对一盯着,只是比较困难的时候,这个老师会来告诉他怎么平静情绪,怎么处理接下来的问题。
我很感激加拿大的这个对特殊小孩的帮助体系。首先最大的变化是,从此以后学校老师再也没有找过我说we need a talk了。其次学校里也有很多的策略来应对孩子的问题,整体氛围很宽容。
比如针对孩子情绪上的失控,学校里每个班都设置有一个cozy corner,有一个软软的小沙发,有一些情绪识别卡片,教育孩子在生气的时候把自己的情绪强度归类为蓝绿黄红四色。包括沙发周围还有一些温馨的led灯泡环绕,能让孩子在情绪失控的时候自己主动走到那个角落,平静下来再回到教室上课。
比如针对孩子听觉过载的问题,小朋友聚集起来唱歌的时候,允许他自己找一个他自己舒服的离大家比较远的位置坐下来,不要求他必须和其他小朋友坐在一起。当然后来我看到合影他一个人远远坐在离大家很远的地方,还是挺心酸的。
比如针对他爱当世界警察、到处给人纠错,谁犯了一点芝麻大的小错误他都要立刻指出来,或者报告给老师的情况,老师就教他,要分清什么是大事,什么是小事。这个问题到现在他也不是特别能控制自己,需要我翻来覆去地不断提醒。
但是总体来说,在加拿大的这几年,孩子状态肉眼可见地明显变好。
首先是性格非常开朗,有强烈的社交意愿,也有自己的朋友;
其次是情绪控制进步非常大,崩溃的时候能自己默默坐下来calm down,而且很快就走出负面情绪,不再崩溃嚎啕大哭了;
再次是同理心发展起来了,无论是对家人还是陌生人,尤其是当看到其他人suffer的时候会表现出强烈的同情,在学校即便看到比他大很多的小孩欺负小的小孩也要冲过去帮忙等。
但是上课神游、注意力不集中、总去纠错别人的问题还是存在。
由于疫情的关系,我们今年回到了国内,选择了魔都的一所国际学校。按照学校的要求,我们去学校指定的两所和北美诊断体系接轨的两所机构之一重新做了一次测试。
这次诊断距离上一次已经接近四年了,我和爸爸还有学校老师分别做了两份问卷,问卷设置也包括日常各种行为量表,比如注意力、情绪识别和控制、反社会、等等几个大项。然后孩子和测试机构的老师一对一也是分两次做了总时长四个小时的测试,包括智商测试等。(上一次没有测智商)
机构老师给我的结论是:孩子是属于高智商Gifted,不是谱系。社交方面有一点迟缓,但是也算不上社交障碍。听到这个结论老母亲当场泪奔,爸爸则事后诸葛亮的一脸了然地跟我说:“我早就告诉过你,他就是一个正常小孩!”
流水账基本上到这里就结束了,想要跟大家说的是:
即便是暂时诊断为高功能谱系的小孩,在宽容的环境下,也是有可能会走出谱系诊断的;其中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解决孩子情绪认知和控制问题,只要把孩子的焦虑紧张缓解下来,其他的都可以慢慢来,尤其学业压力不宜过大。
每个孩子个体差异很大,我家的小孩也许本身就是非常轻微的边缘,即便是在压力环境中也许最后还是会发育出来良好的社会性,只是孩子无法对比实验。版上曾经还有一个加拿大的父亲也发过一个孩子谱系的帖子,我们在同一个城市,他的小朋友现在状态也非常好,最后一次沟通的时候他说已经和普通孩子没有区别。
希望板上的孩子们都健康安好,家长们少一些焦虑。bless
--
FROM 101.93.136.*
两个机构都是用的同一套检测方法
语言也都是英语
魔都这个是国际学校指定的机构之一
所以才有可对比性
你说的结论我是认同的
六岁以后各方面都进步很多
可能核心原因就是孩子长大了
所以即便是确诊高功能的小娃家长不要着急
没准过几年长大了就又追上来了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4.2
【 在 FSCMajor 的大作中提到: 】
: 等一下,加拿大测试说她阿斯伯格,四年后国内测试说她不是,而是高智商。
:
: 那么除了你说的这种可能外,是不是逻辑上讲还有一种可能:
:
: 她本来就不是阿斯伯格。
:
: 对于行为举止的改善的解释也还有另外一种解释:
:
: 她长大了...
:
:
: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我确实见过好几个孩子都是这样,小的时候有些与众不同,长大上了两年小学就都正常了。
--
FROM 101.93.136.*
谱系之所以称为谱系
就是因为它是像光谱一样
是类似带状分布
不是靠上哪条就可以简单说是或者否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4.2
【 在 tokilltime 的大作中提到: 】
: 感觉这东西也没啥泾渭分明的标准
--
FROM 101.93.136.*
你说的有道理。
不过也有不存在社交、行为或者情绪问题的gifted
gifted在正常孩子里的比例
和在有类似多动、谱系等问题的孩子里比例
我有印象这两个比例数据是差不多的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4.2
【 在 Realpig 的大作中提到: 】
: 其实标题可能不合适
: Gifted child很多和各种发育问题伴生的
: 从自闭,多动到运动失调
:
: 接受孩子,就是接受一个硬币的两面
--
FROM 101.93.136.*
水木大神多
不敢说高智商
只是比正常略高一点点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4.2
【 在 U2000 的大作中提到: 】
: 赞高智商!
--
FROM 101.93.136.*
是的,就是这样的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4.2
【 在 Realpig 的大作中提到: 】
: 对的,找到合适参比系太难了
:
: 就像"高知家庭孩子确诊的多"
: 可能只是大多数人群想不起去关心这个
--
FROM 101.93.136.*
机构跟我说注意力这个,很大原因可能是因为老师讲的他很快就听明白了,所以就走神去了。
我也不知道怎么改善,在家里、包括上网课,一对一的时候他注意力还是集中的,虽然屁股总是坐不住。但是到学校一对多地上课就神游得厉害。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4.2
【 在 futurevic 的大作中提到: 】
: 注意力这个怎么改善
:
: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4.4
:
:
--
FROM 101.93.136.*
这个故事就太长了,只能说当年社会舆论还不流行不婚不育保平安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4.2
【 在 lipefe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当初是怎么嫁给你老公的?
:
:
--
FROM 101.93.136.*
2年级之前都是类似B到C这个区间
2下看起来是追上来了
大部分到A了
但是也没有特别出色的A+
他那个小学三年级还在学个位数乘除法
放学以后都在外面玩,我也不太盯他学习这块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4.2
【 在 hlpp 的大作中提到: 】
: 孩子的学校成绩怎样,神游后课内知识掌握吗?
--
FROM 39.144.44.*
ELG学建
你关注公众号可以联系上他们
浦东浦西都有点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4.2
【 在 Vopal 的大作中提到: 】
: 能说一下魔都机构的名字吗?我在考虑带我家孩子去测
--
FROM 39.144.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