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请不要对做好事的人,鸡蛋里挑骨头!
近来看到,很多人,做了好事,还被人用放大镜挑毛病,毛病,有,肯定有,又不是圣人,但这风气不可长,不然,越来越没人敢做好事了。这是那些挑毛病的人,没想过的。
这是我7月5日写的文章,节选,贴这里:
他的行为又没有伤害到其他人,包括有些店家,卖的东西,价格特别贵,只要不是欺骗,不是强卖,那我也不认为是特别恶劣的。我嫌贵,不买就是了。
当然,我知道,这也不完全是合情合理的,法律是最低限的道德,他要有问题,有对应的处罚,你要看不惯,可以举报,甚至提供证据。
就算是坏人,才打了路人,那打人这事,肯定不对,你要喷他,要协助抓捕都是对的。
那他要打人后,又去救小猫、小狗,单就这事,肯定是好事,没什么喷的。
要喷,就喷他的错事。
坏人也可以做好事,坏人做的好事,就不是好事吗?
那好人做的坏事,是不是好事呢?
那好人、坏人是如何区分的呢?
做好事,就应该表扬,称赞,得到舆论的支持,而不是挑毛病。
就像现在流行,不敢扶老人一样,怕被讹。
还不是因为那句经典的“人不是你撞的,你为什么要扶?”,这话,现在我想起,都想骂人。
其实,太阳底下的没有新鲜事,前面废话这些多,其实在古代就已经有了解决方案:
======起======
子贡和子路:同样是救人,价值指引方向不同
子贡,复姓端木,名赐(公元前520年-公元前456年),字子贡,春秋末年卫国(今河南鹤壁市浚县)人。孔子的得意门生,孔门十哲之一,以言语闻名,利口巧辞,善于雄辩,且有干济才,办事通达,曾任鲁国、卫国之相。他还善于经商之道,曾经经商于曹国、鲁国两国之间,富致千金,为孔子弟子中首富。
当时的鲁国有一项政策,凡是赎回在外为奴的鲁国人,政府给予全额补贴。有一次,子贡在外地碰见了一些已经沦为奴仆的鲁国人,看到他们处境悲惨,于是出钱把他们赎出来带回了鲁国。子贡赎回鲁国人花销了一大笔钱,本来可以向鲁国政府要求报销,但他觉得自己有钱,应当做好事,就主动提出不要报销,替鲁国节省国家财政。
很多人对子贡的行为大为赞赏,认为他大公无私,道德高尚。然而孔子知道后,非但没有表扬子贡,反而叹息说:“必令鲁人不再赎鲁奴。”子项这样做,必然导致鲁国人再也不愿意去赎回鲁国奴人了。
孔子的意思是说,子项为鲁国人树立了一个不好的道德价值导向,并非人人都像你子项那么有钱,子项赎人不要求政府报销,那么其他人如果赎人要求政府报销,则被贴上了不够道德的标签。最后的结果可能是大多数人选择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鲁国奴人再无人赎回了。
子路,本名仲由(前542年―前480年),字子路,又字季路,鲁国卞人(山东省泗水县泉林镇卞桥人),孔门十哲之一,受儒教祭祀。
孔子弟子中,子路年龄最大,性格最直率坦荡,豪爽侠义,勇敢好斗。鲁哀公十五年(前479年),卫国国乱,父子争位,子路为救其主卫出公姬辄,被蒯聩杀死,砍成肉泥,葬于澶渊(今河南濮阳)。
有一次,子路看见一名小孩溺水深潭,奋不顾身把他救起,小孩的父母为了感谢子路出手相救,送了一头牛给他,子路高兴地收下了。
于是孔门弟子中有些人就说子路,救人是为了贪财,嗤之以鼻。孔子听了之后,很高兴地说:“鲁国从此一定会出现一大批勇于救落水者的人了。”
孔子认为,一个人做好事不能仅看其个人得失,而要看其价值导向,不可以只看当下结果,而要看事件所导向的社会影响。
原文:《吕氏春秋·察微篇》
鲁国之法,鲁人为人臣妾于诸侯,有能赎之者,取其金于府。子贡赎鲁人于诸侯,来而让,不取其金。孔子曰:“赐失之矣。自今以往,鲁人不赎人矣。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
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曰:"鲁人必拯溺者矣。"孔子见之以细,观化远也。
===看了孔子和学生,再看孟尝君===
孟尝君出巡五国,到达楚国时,楚王要送给他一张用象牙制成的床。郢都一个姓登徒的人正好当班护送象牙床,可是他不愿意去。于是找到孟尝君的门客公孙戍,说:“我是郢都人登徒,如今我当班护送象牙床(给孟尝君),可是那象牙床价值千金,(哪怕)稍有损坏,(即使我)卖掉妻子儿女也赔不起。先生您如能让我免掉这个差事,我愿意把先人的宝剑(送给您)作为回报。”公孙戍不假思索,很痛快的答应了他。
于是公孙戌去往拜见孟尝君,说:“贤公准备接受楚人馈送的象牙床吗?”孟尝君点头说是。公孙戌劝他不要这样做。孟尝君向他询问其中的缘故。公孙戌说:“五国都把相印给您的原因是听说您在齐国帮助孤贫的,在诸侯中有存亡继绝的美名,五国君主这才以国事委公,这实在是仰慕您的仁义廉洁。况且您在楚国就接受了象牙床这样的重礼,巡行至其他小国,又拿什么样的礼物馈赠于您呢?所以臣希望您万不可受人之礼。”孟尝君很爽快的答应了。
公孙戌快步退了出去,走到中门,孟尝君起了疑心,把他叫了回来:“先生叫我不要接受象牙床这个礼物,这固然是一项很好的建议,但为何先生如此开心呢?”公孙戌说:“臣有三大喜事,外加更得一柄宝剑。”孟尝君不解:“先生此话怎讲?”公孙戌说:“贤公门下食客何止百人,却只有臣敢于进谏,此喜之一;谏而能听,此其二;谏而能止君之过,此其三。而为楚送象牙床的登徒,不愿意送床。他曾答应事成之后,送臣一柄先人宝剑。”孟尝君说:“不错。先生接受宝剑了没有?”公孙戌说:“未得贤公许可,戌不敢接受馈赠。”孟尝君催促他:“赶快收下!”因为这件事,孟尝君在门扇上写道:“谁能传扬田文名声,而进谏劝止田文犯错,即使私自在外获得珍宝,也可迅速进谏!”
原文:《孟尝君出行五国》出自《战国策》
孟尝君出行五国,至楚,楚献象床。郢之登徒直送之,不欲行。见孟尝君门人公孙戍曰:“臣,郢之登徒也,直送象床。象床之值千金,伤此若发漂,卖妻子不足偿之。足下能使仆无行,先人有宝剑,愿得献之。”公孙曰:“诺。”
入见孟尝君曰:“君岂受楚象床哉?”孟尝君曰:“然。”公孙戍曰:“臣愿君勿受。”孟尝君曰:“何哉?”公孙戍曰:“五国所以皆致相印于君者,闻君于齐能振达贫穷,有存亡继绝之义。五国英杰之主,皆以国事累君,诚说君之义慕君之廉也。君今到楚而受床,所为至之国,将何以待君?臣戍愿君勿受。”孟尝君曰:“诺。”
公孙戍趋而去。未出,至中闺,君召而返之,曰:“子教文无受象床,甚善。今何举足之高,志之扬也?”公孙戍曰:“臣有大喜三,重之宝剑一。”孟尝君曰:“何谓也?”公孙戍曰:“门下百数,莫敢入谏,臣独入谏,臣一喜;谏而得听,臣二喜;谏而止君之过,臣三喜。输象床,郢之登徒不欲行,许戍以先人之宝剑。”孟尝君曰:“善。受之乎?”公孙戍曰:“未敢。”曰:“急受之。”因书门版曰:“有能扬文之名,止文之过,私得宝于外者,疾入谏。”
======止======
--
FROM 110.191.214.*
对,孔子说过:无求备于一人。
【 在 metababy 的大作中提到: 】
: 近来看到,很多人,做了好事,还被人用放大镜挑毛病,毛病,有,肯定有,又不是圣人,但这风气不可长,不然,越来越没人敢做好事了。这是那些挑毛病的人,没想过的。
: 这是我7月5日写的文章,节选,贴这里:
: 他的行为又没有伤害到其他人,包括有些店家,卖的东西,价格特别贵,只要不是欺骗,不是强卖,那我也不认为是特别恶劣的。我嫌贵,不买就是了。
: ...................
--
FROM 223.104.39.*
人无完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
FROM 180.14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