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让孩子完全隔离游戏现实么
我觉得分人,有些人的体质就是对游戏有无限的兴趣,这种可以和正向的东西结合一下,即使成瘾也有收获:
比如玩学习、科学类的游戏,比如和运动结合,健身环
还有结合前面说的,不能玩网络游戏,这背后是各种大量的高学历产品经理在设计成瘾,斗不过他们
玩优秀的单机游戏,通关了 基本不太会想玩了,有尽头
【 在 lura 的大作中提到: 】
: 孩子马上四年级,上学不让玩游戏,暑假每天玩一个小时。然后就是经常因为这个不开心,早上醒来第一件事就是要玩游戏,时间到了还要再玩一会,自己还开始在喜马拉雅听故事,最初是我推荐的搞笑历史故事,然后不知不觉变成了修仙的那种。今天又因为我要拿他的iPad不高兴。我觉得放开游戏就是矛盾的根源,孩子根本抵挡不了游戏的诱惑。真是不玩游戏母慈子孝,一玩游戏鸡飞狗跳。
: 利用家长权威,就把游戏隔绝了,是不是四根清静了,再也不用为了这个事生气了,我甚至觉得,不玩游戏的孩子,身心更健康一些。
: 这会儿在气头上,可能是观点偏激了,请大家批评,哎。
--
修改:jackalove FROM 183.136.182.*
FROM 183.136.182.*
家长不玩,也只是能保证在家不玩,和朋友们出去玩了,他们在玩,肯定眼馋,难免在上课学习的时候 也想着这事
【 在 snowboby 的大作中提到: 】
: 现在孩子们都这样,要和电子产品做斗争,抢时间。完全隔绝不现实,除非家长也不看手机不玩游戏。
--
FROM 183.136.182.*
女的好一些
男娃根本禁止不了,半夜翻墙也要出去玩游戏,属于兴趣的第一梯队
我小时候即使被禁了,脑子里一直想的也是游戏,大学里放纵了四年
【 在 nature1011 的大作中提到: 】
: 很现实啊,游戏压根就不是成长必须的东西,我小时候也是电子游戏盛行的时候,但是父母不让玩,并且言行之间让我觉得电子游戏有毒,之后我从来不碰,一直到现在,也没玩过任何游戏。
--
FROM 183.136.182.*
可能是缺啥补啥吧
小时候缺认可,长大了就会在网游里找其他人的认可
我打王者荣耀就很想打到最高段位 然后不打了,就想让别人知道我能力是最高段位
【 在 Group 的大作中提到: 】
: 人跟人真的很不一样
: 我的大学同学里,玩游戏的有,痴迷的很少
: 游戏里我最喜欢战棋
: ...................
--
FROM 183.136.182.*
国内大厂小厂都有原罪,土壤不行,不管是做游戏还是做app,它有个根本的“恶”目的是:追求KPI,追求每日活跃用户,追求用户不断付费
外国厂/大厂相对好一些
可以适当搞买断制的游戏,或者用优秀的 高阶的单机游戏,覆盖低阶的网络游戏。体验过优秀的游戏 自然就看不上刷刷刷的网络游戏了
我大学有个从小玩到大 各种游戏都玩的同学,就极其看不惯我这种从小没玩过游戏、只玩网游的。。。
【 在 knann 的大作中提到: 】
: 电子游戏,就因为名字叫游戏,就是原罪么?足球篮球,英文也是game。只要是人,就有寻求快乐的本质诉求。泯灭人性,压抑人性,会导致心理变态。其实毒害孩子的,一直不仅仅是游戏。很多很多很多软件,比如抖音,今日头条等,都是利用人性,然后让你忘记时间的不停的刷。把你最感兴趣的,最没价值的信息,给你反复推送,让你消耗无穷多的时间。不能因为叫游戏,就管。不叫游戏,就不管。还有什么小天才儿童手表,什么社交功能,拍照功能,这都什么啊!还有学习台灯,也能判作业给答案。真让我想起了当年买文曲星,全班都玩武侠游戏那个年代。毒害孩子的东西,大多数,是以学习的名义来的。有的东西叫游戏,给人的是健康的快乐。有的东西叫学习机,其实就是在吸引你上瘾的堕落。
: 然后说说具体的,首先你要知道他为啥成瘾的喜欢,游戏虽然有趣,但和所有其它的一样,正常的游戏,不会让人有如此成瘾性。还有,暴力的游戏,不适合成年人的游戏,在中国都是无法上线的,除了个别绑架国家的巨无霸公司的。所以我的做法就是,ipad将appstore关闭,不能看到下载。然后设置为未成年,所有成年内容禁止。手机我孩子还没那么大,没有配置,也不打算配置。如果需要时候,我会把手机游戏全部禁止,因为手机市场里的游戏,大多数都是巨无霸公司的,研究了人性之后,靠让人失去控制力赚钱的。然后,我会给孩子讲这个道理,然后提供给他我认为可以的游戏。比如棋类,比如休闲类,比如运动类。(每周末,我都会和孩子一起跑马里奥赛车,一起玩健身环)
: 反正我一直觉得,大多数孩子对游戏的感觉,就是不玩就不玩,没啥。然后也玩过,也接触过,有一定的脱敏,不会引起报复性消费就好。甚至某些大厂的成瘾游戏,通过合理的引导,也能做到脱敏不沉迷,只是需要孩子年龄大一些,小学低年级就还是算了。
--
FROM 183.136.182.*
运动、读书、写字、弹琴 有苦中带乐的感觉,动画 游戏就一直甜,不过看多了也无聊,但不会苦
有种吃糖和喝茶的感觉
【 在 aotz 的大作中提到: 】
: 问题在孩子眼里,运动、读书、写字、弹琴都不是有意思的事情
: 我家孩子规定双休日可以看动画片,结果昨天出去玩了一天,他回来已经很累了,洗漱完之后他突然想起了今天的动画片还没有看,就忍着疲劳也要把当天的额度用满。
: 可是让他做其他的事情,一定做不下去。
: ...................
--
FROM 183.136.182.*
好玩是好玩
你有方案吗?任其玩到腻?
【 在 Xsc001 的大作中提到: 】
: 与人斗其乐无穷啊,单机版游戏,欣赏其艺术性要到一定年龄才能有所感悟,中学以下不就是图个爽,玩单机版还不如去踢踢球更健康
--
FROM 183.136.182.*
很好的类比!
【 在 Group 的大作中提到: 】
: 就跟对付病毒一样
: 隔离,免疫,都得做
:
--
FROM 183.136.182.*
版上家长应该也有很多考上985报复性反弹的。我是其中之一
承认事实,再找策略
【 在 happythief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没有逻辑,我只是说报复性反弹玩游戏的情况确实是存在的
--
FROM 183.136.182.*
和孩子深度沟通过吗?真的疏了吗?
我小时候不让玩游戏,在心里留下了很深的渴望。到了大学反弹的没日没夜的玩。。。留意下这种情况
【 在 pumc 的大作中提到: 】
: 一旦接触上了,完全断不可能,哪怕实现物理上的隔绝,但是家长如果断的彻底,是可以绝大部分时间隔绝的,不要怕孩子状态不好,情绪不高,不开心之类,另外疏堵要结合,比如我们断了游戏,开了很多户外的课程充抵,疏堵结合效果会好,另外电影和动画片之类没有完全断.有好的片子,一定去电影院看,有些大片还专门去电影博物馆3d巨幕,比如前段时间的阿凡达和指环王,现在马上五年级,从三年级下开始下决心断游戏,直到现在效果还可以,偶尔发现看游戏视频,还有利用上网的时间偷着下载些小游戏,发现也立马把口子堵上.我们在疏上花了很多钱和精力,开了马术课等,转移到户外的兴趣上.这周六日还去日光山谷玩了两天,对于游戏,甚至其他不符合年龄的事情,家长要学会疏堵结合才行
--
FROM 183.136.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