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阅读赏析题,感受和答案完全相反
那不是
正常的逻辑啊
真顾及为啥要说呢?
这话无论怎么说,都是得罪人的
显然大声说更合理
【 在 starw (化缘道人~~相忘于江湖) 的大作中提到: 】
: 可能是宫斗剧看多了
--
FROM 219.236.127.253
一个是多读
一个就是我说的
可以适当看看电视剧
比如对比一下老三国电视剧和小说三国演义
看看该怎么曰,原文一句操曰,再看看电视里曹操怎么曰的
【 在 carrotjenny (辛勤养猪的日子) 的大作中提到: 】
: 好奇你这个奥数好的理科男,怎么语文悟性这么厉害
: 我家初一娃,语文完败,阅读理解完全get不到点
: 我觉得是缺乏广泛的阅读,深刻的思考
: ...................
--
FROM 219.236.127.253
对的
央视四大名著电视剧都可以看看
原著写的都很简单,比如什么行者道,就红楼麻烦点,有时候写个笑着说
看看演员如何表现的
【 在 carrotjenny (辛勤养猪的日子) 的大作中提到: 】
: 鲍国安那个版本?
--
FROM 219.236.127.253
将来学话剧要说的
台词该如何念
不知道现在还选不选茶馆
人艺演有道理的
【 在 Sissyjiejie (Sissyjiejie)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种题怎么会有标准答案呢?这是世说新语的一个故事,记录的前人的事情,除非在场的人,没人知道当时谢才女到底是大声还是低声说的吧?所以我个人觉得只要言之有理,比如楼主女儿的分析,逻辑闭环,都没有问题,就像是每个人拿到同一个剧本,诠释角色都不一样吧
--
FROM 219.236.127.253
时间是东晋,没啥礼教呢
真正礼教了,得是宋了
就是北宋初年,还有二婚的皇后呢
【 在 watson () 的大作中提到: 】
: 很多人觉得,如果顾及前面男孩的感受,就不应该说出来,我觉得可能也没有宫斗剧这么严苛,无非是委婉的表达,就和我们讨论问题一样,可能有人喜欢直接表达,性格爽快,有人喜欢谨慎一些,委婉一些。可能孩子还是不太明白人物背景,把一个小孩聪颖活泼的画面,想象成一个
--
FROM 219.236.127.253
关键是古今中外历史人物多了,还有文学人物
你不可能都了解了
包括谢道韫什么背景,我也不知道,我也就是知道这一段而已
还是要提高文学的悟性,看书就该想想,这个人该啥样?
所以人家名著选演员,有道理的,不是乱选的
【 在 almondwu (Baulson·胖子控) 的大作中提到: 】
: 不知道在题目中人物特点到底是啥,说到底人设还是要结合阅读材料
: 发自「今日水木 on iOS」
--
FROM 219.236.127.253
to be or not to be是独白
不是对话
这个是无所谓
就像乐器独奏,那是可以随意一些,要合奏就不是了
比如卡拉扬有一版钢协柴一吧,钢琴忘了谁了,明显能听出钢琴在和乐队较劲,感觉就差一些,既然是协奏,就该和谐一些
【 在 fishwater01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种题不值得深究,看过一个多个英国名演员读to be or not to be, 每人读得重音停顿都不一样,各有各的讲究和道理。
: 中高考不会出这种题的,放过孩子吧
--
FROM 219.236.127.253
我感觉不难
就是一个文学想象力
课本也该有,比如以前学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写的基本都是鲁达道,就该想象一下,鲁提辖该怎么道?显然他是个粗人,形象跃然纸上
【 在 carrotjenny 的大作中提到: 】
: 海淀统一出题,出题者的思路应该是贴近中考乃至高考的思路,才有正面的导向作用
: 怕就怕以后会反复出现此类题
--
FROM 219.236.127.253
其实答案也不难
古人经常写曰
论语通篇都是子曰,自然要想想子如何曰的
比如 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这个子显然怒了,严格写,应该是子怒曰
【 在 cengjing214 的大作中提到: 】
: 主观题需要自己琢磨往答案上靠,记得当年我也死活不能理解,老师就一句话:钻牛角尖会撞南墙。
--
FROM 219.236.127.253
话是这么说
那谁也没见过曹操
为啥能评价谁演的更好呢?
其实读者心里还是能想象曹操什么形象的
小说也是,虽然是虚构的,但大家也还是有数的,比如比较各个金庸版本,谁的黄蓉最好
【 在 carrotjenny 的大作中提到: 】
: 具体到这一题,我觉得争议太大,属于出的不好的
: 除非出题者穿越了,亲眼目睹
--
FROM 219.236.127.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