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阅读赏析题,感受和答案完全相反
初一统考,“未若柳絮因风起”中“未若”应如何朗读,结合人物特点分析。
答案:重读,速度稍慢,把谢道韫内心的自信从容表现出来。
娃:轻读,第一,谢道韫是女孩子,回答问题有羞怯之感;第二,谢道韫在前面男孩之后回答,比他更好的答案,顾及前面人的感受,不宜大声否定前者。(孩子口述,大概这两点)
这种娃,说他回答不对还矫情出理由来肯定不服,但三观看来就是和出题人不一致,有什么好办法扭转吗?孩子读书很多,但是答题依然答不到点上。
--
FROM 111.197.238.*
哈哈,太有画面感了,回来给他讲讲,看来整个对这篇文章的画面形成不对.
【 在 Lcsccc 的大作中提到: 】
: 说真的,这你得跟贵娃说清楚谢道韫当年到底是怎么读的一点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出题老师认为谢道韫是怎么读的。
: 这段文字是宣扬才女的,表达裙钗不让须眉,侄女之诗才更在侄子之上的意思。当然也展示了古代家庭文化生活轻松和谐的画面,突出谢安教子/女有方,子弟才能畅所欲言。
: 出题老师显然认为才女没把他哥哥放在眼里,所以读得重且慢,何止自信从容,说不定还朝他哥哥翻了个白眼,比了个“耶”!
: ...................
--
FROM 210.72.152.*
书上和卷上都没有,老师和课辅材料多是对谢安有所介绍,也多是围绕谢安出题。虽然知道谢道韫是个才女,不知道她有这么多故事。
【 在 windows2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种题的解题思路是结合人物特点。
: 先让孩子回答一下,谢道韫的人物特点和生平最著名的事迹是什么。
: 这不是很出名的人物,我猜要么课本教材有,要么考卷上阅读里有。
: ...................
--
FROM 210.72.152.*
倒是也考虑了,说因为是2分,所以写了两点。但就是真的没体会到自信从容,只是觉得聪明。
【 在 wclq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是他的智力水平问题,不是家长的问题。三年级以前,题目让干啥就干啥是正常的。
: 三年级以后,智力应该足以明白考试得分是目的,揣摩出题人的意图是智力发育到这个
: 阶段的正常结果。做不到,就会吃亏,人都是在不断反馈中进步的。我们高中考试,看
: ...................
--
FROM 210.72.152.*
很多人觉得,如果顾及前面男孩的感受,就不应该说出来,我觉得可能也没有宫斗剧这么严苛,无非是委婉的表达,就和我们讨论问题一样,可能有人喜欢直接表达,性格爽快,有人喜欢谨慎一些,委婉一些。可能孩子还是不太明白人物背景,把一个小孩聪颖活泼的画面,想象成一个更受礼教约束场景了。
--
FROM 210.72.152.*
就是觉得轻读,2分,使劲编出了两点,觉得女孩子大家闺秀的样子。并不是封建礼教,只是知书达理,不强力怼人。就跟我们讨论问题,一个人提出观点或意见,另外的人说:“如果这样呢,是不是也可以。”委婉的表达而已。娃也觉得先重读没法读,但是这答案没法写啊,不能写因为先重读了,后面就不好读了。娃还是在努力地完成自己的逻辑,也在考虑答题方式。对这道题,我是表扬他自己思考了,但也给他讲了谢小姐的生平故事和时代背景。
【 在 pinkapple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应该认真考虑一下你孩子为什么往封建礼教上靠。这涉及到你家孩子对女性的认知。
:
:
--
FROM 210.72.152.*
就喜欢看你回帖,每一条都有知识含量
【 在 defeatyou 的大作中提到: 】
: 结合时代背景
: 那个时代的女性,束缚不是太多的
: 梁祝故事的背景就是东晋,祝英台都等于明说了,所以骂梁兄呆头鹅
: ...................
--
FROM 210.72.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