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怎样才能让孩子对历史感兴趣
好吧,我就说一下今天晚上看的两个片子。
首先是投影仪看纪录片《最美公路》,当然不会是同时看6集,而是先给家人介绍,这中国的公路,分挂壁,飞天,跨海,越野,遁地,通途这六集,然后粗略拉动纪录片,什么叫挂壁,什么叫跨海,什么叫遁地,看她们喜欢看哪一集。结果选择了是“飞天”,这云贵一带的高峡大桥,看上去确实震撼,而跨海,遁地则取道上海回浙江的路上都已经见识过了。
因此着重看了“飞天”这一集,之后再讨论了一下,这云贵一带的公路,铁路建设,可能的主要难点在于坡度,在于隧道的地质条件等等。然后就让她哄着小孩睡觉去了,当然睡前得承诺,有机会去全家去云贵看大桥。
其次,我自己把前几天看了一半的新加坡影片《热带雨》给看完,女主角的气质挺欣赏的,这温婉而又逆来顺受,遇到中年危机,各种无奈,这真不容易。最后还出了一抹阳光,算是勉强给一点积极色彩吧。
你看,我除了发帖,还做了这么一些事。另外,我还真有办法在历史,在地理,甚至在美食,军事,缉毒,还有新疆的棉花,西红柿产业等方面,让全家人兴致勃勃地欣赏,激发她们的兴趣,这就是我会的。这些都是很难得的,时光。
【 在 Nay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除了会抬杠,不明所以的发帖,还会别的不?
--
FROM 115.47.149.*
另外,我再问一句,请问你能区分“踢足球”,“学数学”,“喜欢历史”之间的不同吗?
在你而言,这三个名词,可能是随口一说用来网上跟人抬杠的,在我看来,这中间存在很大的不同,你让一个正常家庭,选择那一类,培养小孩的兴趣?
我不踢足球,对数学也就是局限在工作上的,基于运筹学研究优化算法,不了解数论,量子力学这些,无法用自己的语言,去激发小孩的兴趣。但是对手边能用到的视频,影像资料,倒是能解说一些领域的内容,当然包括是历史了,但是也没到什么衣钵传授的程度。---- 这就是普通意义上的“兴趣”。
【 在 Nay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除了会抬杠,不明所以的发帖,还会别的不?
--
FROM 115.47.149.*
关于病毒,微观生物,有些知识或许是有前后矛盾的,或许是我知识结构不完善,有不明确的地方,就没想好怎么叙述,有疑问我也没法解答。这些相对比较专业,在没有定论之前就不误导他们了,特别是小孩子,这缺乏自我知识更新,别是给灌输了错误的观点。
【 在 stacyzz 的大作中提到: 】
: 自从新冠横行 我对微生物也有了兴趣 哈哈哈
--
FROM 115.47.149.*
首先,在网上,在这版面出现“为什么要对历史感兴趣”,我是就事论事,对这论调的批驳。
其次,针对这现象的本身,作为家长,到版面公然质疑“为什么要对历史感兴趣”,我无法理解,这意图是什么;这也还是就事论事,描述了一个事实“这类家长还真是啥啥都不懂”,这到版面是来寻求支持的吗? 有意义吗?
再次,针对版面某个别人的抬杠,我又是描述了一个事实,“除了发帖之外”,还做了什么;这谈不上什么“膨胀,吹嘘”,你能做到,做得更好,那我倒反而更欣赏你们这家教了。
最后,建议心态要积极;能告诉大家,你这“为什么要对历史感兴趣”这个观点,背后是什么想法? 这按常人的逻辑,更多是“我们家孩子如何如何,有什么办法激发孩子兴趣啊”,这样才能有信息的交互。---- 我看版面还有几位,上来就是这调调,不知道是真这么认为,还是为了抬杠而抬杠来的?
得,今天还有其他事安排,回一帖,估计得到晚上睡前才能来看一眼了。
【 在 almondwu 的大作中提到: 】
: 自己在家膨胀膨胀,网上吹嘘吹嘘,都挺好。
: 非要踩着别人,觉得别人啥啥都不懂,呵呵,按说念叨了半天历史,不该这么狭隘
: 发自「今日水木 on iOS」
--
FROM 115.47.149.*
算了,我也不多解释了。有一些概念,要落实到实处具体怎么操作,才能区别其中的不同。
当年,曾经分批去某庙会,出发前约好是“到了之后碰面,再吃午饭啊”,结果是,“到了之后”,到“碰面”,这还真饿了很久很久。
【 在 baiwife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段话有任何point么…
: :
: - 来自「最水木 for iPhone14,5」
--
FROM 115.47.149.*
嗯,其实我会着意督促我们家小孩,尽量扩展阅读内存,也就是要习惯能阅读长文。这跟培养逻辑能力同样的重要。
这当家长的,自己要以身作则能做到才行。
【 在 almondwu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说啥就是啥吧,我可不想再看你叨叨了
: 发自「今日水木 on iOS」
--
FROM 115.47.149.*
嗯,我没说让所有人都能理解吧。
别搞得你像是街道办的,上来就能代表居委会,靠背后的“全体居民”来撑你的底气。你不能理解,就别“大家”的,扯不了大旗的。
【 在 Nay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在dis别人“居然还有人提出这种问题”之前,需要先提升一下自己的表达能力,真真看不懂你回的跟大家说的有啥关系。
: 【 在 lgxp (一点点改变) 的大作中提到: 】
: :
: ...................
--
FROM 115.47.149.*
我问你一句,你在版面是打算宣扬什么情绪吗?
是“没必要对历史感兴趣”,“我不想看你的叨叨”,那你来干什么的,是闲着来垃家长里短,寻求心理安慰的?
这在价值观,在观念上有冲突就一起交流,看能不能寻找更合适,更积极的理念,或者做法,这才是目的,是不是。
【 在 almondwu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说啥就是啥吧,我可不想再看你叨叨了
: 发自「今日水木 on iOS」
--
FROM 115.47.149.*
这培养小孩,不就是一个让他上道的过程吗? 到底是你不明白,还是我不明白?
得,没时间跟你们个别人叽叽歪歪,这又不是要来交朋友,还要顾着大家的情绪。就事论事,各取所需,这对大家都好,谢谢。
【 在 almondwu 的大作中提到: 】
: lz说他想方设法要激发孩子对历史的兴趣,但是孩子不太上道儿,他很发愁。我的观点是兴趣这事儿因人而异,没必要强求,也就是“没必要非对历史感兴趣”,孩子喜欢数学或者足球什么的也很好。你明白也好不明白也好,我可不再回你了~
: 发自「今日水木 on iOS」
--
FROM 115.47.149.*
我个人的看法,尽量给一些确凿无误,没有争议的信息,比如中国历代的年限,比如有哪些珍藏的文物古董,排的上号的那种,比如我比较推荐《国家宝藏》这类节目,那确实是按专家的标准筛选珍藏,讲述透彻这些文物的珍贵之处,历史价值,对现在的积极意义等等。这种记忆是可以持久不变的。
至于一些冷门的信息,不看也罢,因为小孩确实很难辨析信息的真伪,不建议看太多的杂书,反而可能导致认知紊乱。这家长给小孩选择书单也很重要。
具体到百家讲坛的讲稿,我个人的做法是,不鼓励去看(有些存在争议),但是也不刻意限制(如果有兴趣,能多阅读,形成习惯,这是终身受益),至于其中一些良莠不齐的内容,也容易将来校准。
【 在 rational2019 的大作中提到: 】
: 三年级时娃喜欢读清史,好像开始是阎崇年的百家讲坛讲稿《正说清朝十二帝》,后来按她的要求陆续买了一堆讲清史的书。印象深的有《我的前半生》(还指定要群众出版社)、《停滞的帝国-两个世界的撞击》。小孩评价清朝历史就是个倒V字,前六个皇帝越来越强,之后六个一个比一个差,乾隆算到顶了。
: 细节掌握得也不错。有一次看一个纪录片《故宫-皇帝的一天》,有一段讲康熙奶奶孝庄去世,康熙十分孝顺哭得悲伤,背景有一幅字“庆隆尊养”一闪而过。孩子笃定地指着说,这幅字是乾隆题给他母亲的,节目肯定搞错了,放这里是穿越了!
: 家长喜不自禁,趁着这股东风又买了《明朝那些事》,想着是不是就能把中国历史顺着一直捋上去。然后终究是错付,没多久娃的兴趣就转向了,明朝那些事碰都不肯碰,渐渐落灰了。
: ...................
--
FROM 115.47.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