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面对文学讨论的无力感
我家普校初一,女孩
昨天和我说:刚刚学了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和之前的唐诗宋词比起来,我觉得这首诗真的没什么,为什么历史地位这么高呢?
我就没有能力去回答。真的有无力感
我刚刚从万方下载了几篇关于郭沫若的论文,准备自己先看看,再回去和孩子讨论。
--
FROM 114.247.188.*
我就没有你这个知识储备
【 在 xinjian 的大作中提到: 】
: 孩子觉得普通就普通呗,作品这东西本来就是主观的,见仁见智,不过考试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正统啥观点就得按照那个来。郭是个投机分子,没有风骨,哪个朝代都能顺风倒,混的好,所以不管诗好不好都要吹捧的。郭本来就为很多人不齿,鲁迅就很鄙视他。
: 发自「今日水木 on iPhone 11 Pro Max」
--
FROM 114.247.188.*
非常感谢
另外,问问语文教材的责任是:
就是为什么明明不那么好,还会被入选
【 在 fishwater01 的大作中提到: 】
: 要是我呢,我就给她讲中国现代作家的排位,鲁郭茅。。。
: 讲郭为啥排那么高
: 讲语文教材教学承担的责任
: ...................
--
FROM 114.247.188.*
就是说放在那个特定的时代背景,是具有很高的地位的
【 在 orangemi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是坐着听大语文的时候,跟着看到这些。这个要放到新文化运动的背景下说,这是对白话诗的尝试,刚开始胡适写的诗更没法读,但是是对新事物的尝试,到郭沫若这儿还有徐志摩这儿,现代诗开始写的有那么点儿味道了……其实我们读那会儿的白话文,也是有点儿这种感觉,这是从古文到白话文的转变时期,大家都在尝试,在慢慢的进步
: :
: - 来自「最水木 for iPhone14,5」
--
FROM 114.247.188.*
非常感谢
还是这里人才多!
【 在 nunushui 的大作中提到: 】
: 搜了一下,这首诗是1921年写的,那时候现代诗刚刚起步呢,之前的现代诗是胡适“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这种东西,郭自己的第一本诗集女神,又像是疯子说胡话,所以说这一首,找回来一些古典的传统,语言音韵也经过打磨,这个意义上还不错吧
: 发自「今日水木 on iPhone 8」
--
FROM 114.247.188.*
这个观点好,谢谢
【 在 defeatyou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就说啊,白话诗时间短,当然不能和唐诗宋词比了
: 我后来读徐志摩再别康桥啥的,也就那么回事
: 即使到了最近,流行歌词里但凡像点人话的,还是古诗词吧,比如给知否知否谱曲,邓丽君也唱了好多古诗词
--
FROM 114.247.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