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小县城已经疯狂到这种程度
我弟家孩子在他们县城最好的小学,报的班比我们家孩子还多。。周末两天全都是课。
【 在 ping801231 的大作中提到: 】
: 是,婆婆家小县城里最好的初中,从前年开始通过考奥数选拔全县的学生,看见官方通知后,我们都很吃惊,要知道在二十年前,那个初中选拔出几个孩子参加奥赛都不容易,现在变海选了。
: 我老家那边,农村里但凡能去县城买房的都跑了,就是为了孩子读书,我家小区里一个烤玉米的男的,生了俩娃,为了孩子在县里买了房子,烤玉米供孩子上学。我家门口是县里最好的小学,校门口的一条街全是各种辅导班,每个孩子每个月花两三千上辅导班都正常,那边的人均收入也就是两三千块钱,高点儿的四五千。
:
--
FROM 114.248.125.*
小地方从小学就开始卷,我爸说老家孩子早上七点就到校早读了,哪像北京这8点晃晃悠悠去学校,家长还叫苦连天。娃爸河北同事家孩子,从小学一年级开始住宿,从早晨学到晚上,一刻不得闲,不谈素质教育,就是学。
【 在 jujube198372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弟家孩子在他们县城最好的小学,报的班比我们家孩子还多。。周末两天全都是课。
--
FROM 202.122.36.*
小的地方才卷啊。。很正常
二十年前高考,当时北京天津上海的高三学生都不补课,下午四五点就放学回家了,爱学不学而且还学习不错;
我是省会城市的,教委管理很严格也无法补课,周末可以自己找补习班上上什么名师辅导之类的吧;
某些地级市和县城就不一样了,直接早自习晚自习全部打满,一个月放1-2天假的都很多,比如我宿舍里当时来自河北邯郸和山西介休以及天津宝坻的,基本都是疯狂内卷模式,而来自一线城市和省会城市的则基本都不敢太卷。
【 在 aventadors 的大作中提到: 】
: 老家西南某县城,过年回家同学聚会,同学两口子都是当地小学老师,得知现在的情况是:各种补习班照旧,主要是奥数。家里稍微有些条件的目标都是去省城读初中。我问不是已经禁止跨区域招生了吗?再说也没有学籍,如何做到的?他们说机构有办法。然后招生学校只看奥数成绩。另外小县城的补课费用跟大城市几乎没多大差异
--
FROM 123.151.200.*
我真的很想知道这些孩子眼睛还好吗?我家孩子强度还不大呢,就近视了。闹心。
【 在 ping801231 的大作中提到: 】
: 小地方从小学就开始卷,我爸说老家孩子早上七点就到校早读了,哪像北京这8点晃晃悠悠去学校,家长还叫苦连天。娃爸河北同事家孩子,从小学一年级开始住宿,从早晨学到晚上,一刻不得闲,不谈素质教育,就是学。
:
--
FROM 114.248.125.*
看过一视频小学一年级小朋友住校,全宿舍都在低声哭泣,我老公说有病才会让孩子小学住校呢。。。所以建华啥的都不在他的考虑范围。。。
其实与其鸡娃不如多鸡自己,何必呢
【 在 ping801231 的大作中提到: 】
: 小地方从小学就开始卷,我爸说老家孩子早上七点就到校早读了,哪像北京这8点晃晃悠悠去学校,家长还叫苦连天。娃爸河北同事家孩子,从小学一年级开始住宿,从早晨学到晚上,一刻不得闲,不谈素质教育,就是学。
:
--
FROM 123.120.160.*
外地小县城的孩子,能考出来是第一要务,其次再谈视力问题。
好比先解决温饱,再谈小康。
不过我身边的外地同事,大部分都不近视,你说气不气人。
【 在 jujube198372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真的很想知道这些孩子眼睛还好吗?我家孩子强度还不大呢,就近视了。闹心。
--
FROM 202.122.36.*
小县城,很多家长没有能力辅导而已。
另外就是任课老师都开辅导班(以前,现在不知道了),班里学生去,太正常不过。
另外家里一般有2个,把大的送到外地更好初中、高中去住校,正好不用管。
不像大城市一个孩子那么宝贵,在乎亲子关系啥的。
(两个亲戚都这样,男孩从初中就离家在外面上学)
--
修改:suosuoyan FROM 223.72.74.*
FROM 223.72.74.*
我也不近视,我小时候怎么糟蹋眼睛的,都不敢说肯定被骂死了,没办法基因好。。。
【 在 ping801231 的大作中提到: 】
: 外地小县城的孩子,能考出来是第一要务,其次再谈视力问题。
: 好比先解决温饱,再谈小康。
: 不过我身边的外地同事,大部分都不近视,你说气不气人。
: ...................
--
FROM 123.120.160.*
这些父母已经鸡不起自己了。鸡别人比较容易。就如同运动会看别人比赛一样。
【 在 brightace 的大作中提到: 】
: 看过一视频小学一年级小朋友住校,全宿舍都在低声哭泣,我老公说有病才会让孩子小学住校呢。。。所以建华啥的都不在他的考虑范围。。。
: 其实与其鸡娃不如多鸡自己,何必呢
--
FROM 111.205.135.*
这是政策问题,前几年因为农村孩子太少,乡级小学招不满,最后都并到县级小学,如果去县里读书就得寄宿。乡下的小学,一个学校40个孩子,分6个年级,去读的话,甭说高中,连考技校都费劲了。
而且建华并不全是寄宿,一半都是走读生。
【 在 brightace 的大作中提到: 】
: 看过一视频小学一年级小朋友住校,全宿舍都在低声哭泣,我老公说有病才会让孩子小学住校呢。。。所以建华啥的都不在他的考虑范围。。。
: 其实与其鸡娃不如多鸡自己,何必呢
--
FROM 202.12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