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Re: 数学太简单,拉分全靠语文
"30年前生男生女的概率是五五分好吧"
你的图中跟你说的不一样。不是五五分,是男多女少。所以要提高女性地位。让大家多生女少生男。学业考核标准偏文科方式,最终结果就是就是进入高中的性别比是男少女多。矫枉过正.
另外我也没说"女性数量上压倒男性"。我说的是进入高中、高等教育的女生数量堆死男生数量。即女生受教育的水平整体高于男生。
并不是说出生女性数量上压倒男性,也不是说义务教育阶段女性数量上压倒男性.
【 在 Evazhang727 的大作中提到: 】
: 来,查到了,跟你说的女性数量上压倒男性了吗?
: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5.4
: 你去查查1992年出生性别比。
: ...................
--
修改:seablue FROM 111.196.68.*
FROM 111.196.68.*
哦,我好像明白了,误会误会。对不起。
【 在 Evazhang727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说的是生男女的概率,不是出生性别比,这是你说的吧!
: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5.4
: "30年前生男生女的概率是五五分好吧"
: ...................
--
FROM 111.196.68.*
我们看教育是不分性别的,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但"上面"看教育是分性别的。他们最关心的就是性别问题。我也不想这样看问题,但是没办法。
另外,在"上面"看来,教育也没有什么长久之道。普通大众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想法,是从教育的本质来看问题的。但"上面"并不这样看。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人才,也不是为了学生的自我发展。而是为了一些不可明说的目的服务的。
比如,他们非常需要教育来区别不同家境的学生进入不同的普通高中和职高。他们并不需要很多的大学生,而是需要很多的护工、焊工、流水线工人。但是他们又知道即使让家境好的学生去了职校,毕业后这些学生也不会从事护工、焊工、流水线工作。为了达到较好的分流,确保学生职校毕业之后能进入工厂,不让工厂出现用工荒,那么就用家庭条件来进行分流区分。那么哪门课的成绩最能体现学生的家庭条件?英语。所以极力压缩课堂英语,但总成绩不变,然后家庭条件好的学生自然会有钱去额外补课。
他们还非常重视男女的出生比例。为了鼓励全社会多生女孩、少生男孩,自然会对学科进行利女的设置。全力拔高女生的成绩,压缩数理化的区分度,把更多的女生推入大学,不仅让她们多进大学,还要全力解决她们毕业后的就业问题。毕竟必须让女孩的家长看到甜头才会鼓励全社会生女娃,改变全社会的性别偏好。
所以,教育不仅仅是教育的问题。教育也不是为了学生个体。而是国家整体政策一部分。教育还要为用工荒服务,还要为计划生育服务(调整性别比、改变性别偏好也是计划生育的一部分)。
用"国家在下一盘很大的棋"来说教育一点也不夸张。可惜的普通民众看问题仅仅从教育本身的角度来看问题。
【 在 evilpig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完全是扯淡的,就现在的语文和数学比,是个人都觉得语文比数学难学,还分什么男女。数学难了对大家都好,前提是语文的难度不能降,不然培养出来的都是话都说不明白的所谓理科高材生,也不是教育长久之道。
--
FROM 111.196.68.*
从国家全局看,教育部是没有问题的,民众觉得整个教育系统、教育部问题大是因为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教育看似有很多问题,是因为教育系统承担很多教育以外的功能,而这些功能都是不能明说的,说了会让民众有很强的受骗感和不公平感。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不换位思考自然不能理解。
【 在 skylee 的大作中提到: 】
: 教育部问题很大,这是其中一个问题
--
修改:seablue FROM 111.196.68.*
FROM 111.196.68.*
我们显然不是啥事都跟欧美风。我国在关于教育、国计民生的领域中一直都是实用主义。
这个实用主义是从国家角度来看,不是从个体和家庭角度来看。
比如:为什么最近几十年来,我国女性拥有完整的堕胎权,甚至都不需要争议?这并不是跟风欧美,也不是为了解放女性。而是为了计划生育,限制人口过快增长。当然现在因为提倡生育,有点往回收的迹象。这点苗头遭到了广大女青年的激烈反对。
【 在 gxhdutch 的大作中提到: 】
: 其实我们真没必要啥事都跟风欧美,
: 但我们也没必要啥事都跟欧美杠。
: 关键的关键是,自己有没有脑子,是不是一个笨蛋,或者体制有没有给你设套。
: ...................
--
修改:seablue FROM 111.196.68.*
FROM 111.196.68.*
逻辑没错,让更多的女孩进入大学,另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就有利于计划生育。因为女性一旦地位提高(教育程度、收入),那么她的生育率就会急剧下降。2015年之前,教育系统的人员每年开会都会着重把这点成绩提出来向上交差:就是提高女性的受教育水平为我国计划生育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这也是扩招的意义所在,即便大学里教的都是与社会脱节的专业,不过没关系,只要让她们获得文凭就行了,计生的目的就达到了。
只不过方向盘向左打得狠了,现在往回转有点转不过来了。
【 在 Adjani 的大作中提到: 】
: 逻辑错了吧,女孩学历高,生育意愿低,受过高等教育后拒绝当生育机器
: 我在抖音刷到过,穷得叮当响的,没文化的妇女,生了7个
: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5.5
: ...................
--
修改:seablue FROM 111.196.68.*
FROM 111.196.68.*
我说的是鼓励生女娃,有利于性别比平衡。而不是有利于生育。
在限制生育时代(2015年之前)降低生育率(出生人口总数)和提高女娃的占比是同时进行的。即降低总量,优化比例.
【 在 Adjani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刚才分明说,让女孩上大学会鼓励社会生育
: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5.5
--
修改:seablue FROM 111.196.68.*
FROM 111.196.68.*
不是自己想象的。但是依据是不能给的。
【 在 scubawh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后面几条评论是自己想象的?还是摸到一点依据?
--
FROM 111.196.68.*
我说的是最近二三十年的政策(2015年之前)。你知道,任何政策都塑造了人们的观念和习惯,都有很长的惯性。所以我说方向盘往左打狠了,2015年之后往回收有点收不回来了。
现在当然是鼓励生育,我又没说不是。所以说现在教育政策也在慢慢改,但是积重难返。毕竟上一届假如录取1000万大学生,现在强力往下减,会有很大的反对声。而且不能说为了提高生育率。那样民众会有很强烈的被当成生育工具的感觉。
你说的是国家历史教育政策和现在的生育政策相抵触的问题。
【 在 Adjani 的大作中提到: 】
: 所以说你逻辑错了,你说的还是不鼓励生育。但是国家是鼓励生育,从放开二胎三胎就是信号了
: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5.5
--
修改:seablue FROM 111.196.68.*
FROM 111.196.68.*
全世界都知道,如果民众特别是女性的受教育水平提高,那么生育率就会下降。我国的教育政策制定者当然是门儿清。2000年之后的扩招也是基于这个规律。
2015年之后,生育政策要转向了。问题是现在政策制定者没人敢说,为了提高生育率,就要限制受高等教育者的数量,就要缩招。谁说谁就会被冲。所以,现在的政策就那么拧巴着在运行着。高等教育不缩招,但是还要提高生育率。
【 在 Adjani 的大作中提到: 】
: 逻辑错了吧,女孩学历高,生育意愿低,受过高等教育后拒绝当生育机器
: 我在抖音刷到过,穷得叮当响的,没文化的妇女,生了7个
: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5.5
: ...................
--
修改:seablue FROM 111.196.68.*
FROM 111.19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