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学习和认识社会是两码事
前者主要靠外力填鸭
后者主要靠自己梳理原始数据提炼逻辑
【 在 pennyzoe 的大作中提到: 】
: 微博上看到一个北大学生的感慨,感觉家庭教育真的挺重要的,虽然学历上已经算是精英了,但是对社会和世界的认知还很浅,家庭给不了指导,只好怪到周边环境上了。
: ~~~~~~~~~~~~~~~~~~~~~~~~~~~~~~~~~~~~~~~~~~~~~~~~~~~~~~~~~~~~~~~~~~~~~~~~~~~~~~~~~~~~~~~~~~~~~~~~
: 我有大学同学,很优秀的那类人,本科临近毕业的时候放弃了毕业证,决定了去欧洲重新读本科,我就很能理解她的决定。
: 国内的大学生,放眼望去,校园体验都是一样的糟糕。大家都是闷着头在五年高考三年模拟里苦读十几年,等到报志愿的时候才开始想大学要学什么专业,在这中间,父母的意志、分数的高低、招生组的流程,任何一个都比你的想法更能决定你的大学生涯。
: 半推半就进了大学后,发现对自己的专业也没什么感觉,上课了说话让人昏昏欲睡的老师直接开始念十年没编辑过的ppt,不管讲了还是没讲的,相信底下学生都能学懂,反正期末考试要考,你通几个宵,到处求一下往年题,应付过去,考完就扔,第二天你就什么都不记得了。
: 学工们是你最密切的伙伴,他们负责监控你的异常动向,但对于你过得好不好一点都不在意。轮到奖学金或者保研评选,一些稀奇古怪的综合评价指标下,你身边的学生会干部冒头如雨后春笋,表彰的推送光title就能写五六行,但你对他们做过什么事情毫无印象,除了办一些形式主义活动
: ,为了凑齐人头点名让你去充数,你在现场无所事事听废话又浪费了几小时。
: 你想做研究吗?可以的,但教授们手里的劳动力多到排不上号,如果奇迹出现,他们可能回看在你这么诚心的份上,收下你帮他们免费无署名写论文、写书、翻译文章、打理个人公众号。
: 你想工作吗?没问题,但学校的风骨是“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虽然也没教你怎么读书,但它更不擅长培养社会人,投递简历,职业规划,这些都请你自行解决,学校帮不到你,希望你有个功成名就、社会经验丰富的爹可以帮帮你。
: 你想哭吗?学校心理咨询中心欢迎你的到来,但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太多了,已经预约到六个月之后了,除非你现在就有证据证明自己问题严重,否则请你六个月后再来。六个月后你真有问题,学校就直接叫家长把你领走了。
: 所以在这样的教育里,人能得到什么呢?痛惜自己在这样的地方度过了青春的人,想找一个地方重新开始,把被弄得乱七八糟的人生重新洗洗干净。我太能理解了。
--
修改:leedcomm FROM 1.80.150.*
FROM 1.80.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