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感受到儿子对待您的态度让您有些心凉,回家少,与儿子接触少,是事实,但自己也是出于无奈,并不是有家不回。也能看出您在在家的时间里尽量做到爸爸的角色。
比如,您讲到会规范孩子的行为,这确实是父亲应该做的,您觉得孩子对您有敌意是因为陪伴少+对孩子规范多,不像妈妈要么跟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多,要么孩子说什么是什么,所以孩子并不喜欢您。这让您觉得多少有些委屈,对吗?
我想,也许从心理学的角度去解读一下这个状况会让您释怀些
弗洛伊德是心理学精神分析流派的创始人,他把人格的发展分为几个阶段:口欲期、肛欲期、俄狄浦斯期、潜伏期、生殖器期。
俄狄浦斯期是指3-5/6岁的阶段,俄狄浦斯来源于希腊神话,您可以百度下这个故事,简短通俗的说就是恋母情结,小男孩与父亲争夺母亲。此时,有的小男孩会表现为处处与父亲对抗,有的小男孩会表现为崇拜父亲、认同父亲来缓解自己内在的、潜意识的弑父焦虑。
在这个时期,很多小男孩都会表现为与妈妈“是一伙的”,比如,您提到的孩子说“不给爸爸做早饭”,还有夫妻在争吵的时候,男孩会站在妈妈一方去攻击父亲,这样的情况不是只要您家里有,而是所有男孩子家里都会有,只是外在的表现行为不一样罢了。
这个时期对于男孩子来说也特别重要,他在挑战父亲的过程中(不管结果是成功还是失败),学习了男性的社会角色,在父亲那里获得了力量感。挑战成功,觉得自己有力量,挑战失败,会觉得父亲有力量,此时作为儿子也是有安全感的。
您讲到自己总是规范儿子,可能儿子会烦,这不要紧,只要您的规范不涉及对儿子的人格的攻击,比如:怎么说你老不听,你怎么这么不听话,你是个没教养的孩子...,孩子表面反抗,但是在他的内心深处也是有爸爸的形象的,这也是在从另外一个方面去体验父亲独特的爱。关键是不能只有规范、说教,一定要有温情的部分、赞扬的部分、鼓励的部分。
【 在 mAm 的大作中提到: 】
: 儿子6岁,从出生就开始异地工作,一年回家五六次,最近两年疫情一年也就回两三次,在一起机会不多,但是基本能两天一次视频。
: 妈妈比较惯着孩子,比如买很多玩具,乱扔玩具,早上起床发脾气,不尊重老人等。我回家对孩子以教育为多,所以孩子不喜欢我,经常把讨厌爸爸,希望爸爸走等放在嘴上,我也觉得无所谓,毕竟是孩子。
: 昨晚睡觉前,我已经躺下了,他去客厅拿水杯,我让他顺带把我的水杯拿进卧室,他说不拿,结果也真就没拿,只拿了自己的水杯。今天早上起床他又发脾气了,我训了他几句。我和他妈妈为谁送他去学钢琴争吵了两句,他当然也是向着他妈妈,后来他和他妈妈说,不给爸爸做早饭,他妈妈也附和说只给他做。
: ...................
--
FROM 125.33.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