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初一刚入学这题难度如何?
同意,作为新北京人,戳穿北京特色:
1.数学语文化,考阅读理解;但是高中后基本没用;
2.通过信息壁垒,制造差异;但高考大纲,基本全国统一,北京不敢采用全国卷;
3.家长牛逼哄哄,动不动投诉老师;嘴炮一流,随意干扰一线老师教学,制造舆论;
4.关系能力一流,场外因素相对孩子本身的能力占比过大;导致各种奇葩内卷;
5.教授过多,对基础教育指手画脚;然而教授们在自己的领域,却解决不了被美国卡脖子,对内内行,对外外行!
【 在 zts 的大作中提到: 】
: 现在的北京中考数学压轴题都是这种语文阅读题,比如这个是定义新运算,其实就是北京数学考试难度低的一种考法,南方的中学的题目比北京的难多了。
:
--
FROM 36.112.203.*
逻辑简单,
套路高深,
学过这个套路的,这题就太easy了
【 在 matiji 的大作中提到: 】
: 非常简单 这样说有些夸张吧
: :
--
FROM 36.112.203.*
赞,看来不是我一个人这么想,外地歧视北京考生不是没原因,都是好苗子可惜被霍霍了
【 在 wangychf 的大作中提到: 】
: 同意,作为新北京人,戳穿北京特色:
: 1.数学语文化,考阅读理解;但是高中后基本没用;
: 2.通过信息壁垒,制造差异;但高考大纲,基本全国统一,北京不敢采用全国卷;
: ...................
--
FROM 223.104.41.*
北京考生最大优势不是高考,而是就业壁垒,只要不出京,不需要和其他省份毕业生竞争
--
FROM 223.104.41.*
感觉不在考数学,是在考语文。
这个题难度不大,但是读懂难度大。
【 在 fcd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个人表示有点为难[upload=1][/upload]
--
FROM 123.113.98.*
这题出的挺好的,主要考察的是理解问题,用简单的数学来解决问题的能力。三十年前学过小学奥数,印象中比这个要难一些,奥数的技巧性更强一些,但对数学的提高不大,就是偏门而已。
--
FROM 108.45.72.*
你这理解不对。题目第一行:排好顺序的K个数……又没说是增序或减序,你看第一问的3.5,-2
当然第一问特简单。
第二问得分 X2和3,X2和X3,X3和7的大小,才好拆掉绝对值号来计算
【 在 wadg 的大作中提到: 】
: 第一题 7-3=4啊
: 所以中间2个数只能是3到7之间的数 又必须是互不相等的整数
: 那只能是 3 4 5 7
: ...................
--
FROM 106.37.177.*
V(A)>=所有数中的最大值减掉最小值>=任意两个数之差
现在两头都是4 夹逼原则
那最大减掉最小必然是4
那只能是给出的3和7已经是最大的和最小的了
【 在 fcd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这理解不对。题目第一行:排好顺序的K个数……又没说是增序或减序,你看第一问的3.5,-2
: 当然第一问特简单。
: 第二问得分 X2和3,X2和X3,X3和7的大小,才好拆掉绝对值号来计算
--
FROM 36.106.69.*
t=1,11/3,5 都可以 对应3个位置
【 在 Louisjiang81 的大作中提到: 】
: 题1(1)V(A)=|3-5|+|5-(-2)|=2+7=9;
: (2)X1=3,X4=7,且V(A)=4推出数列为4,5,6任意三点,所以数列A为(3,4,5,7),(3,4,6,7),(3,5,6,7)三种情况。
: 题2(1)1:CH中点为1,AB中点为2,AB与CH中距离为1.
: ...................
--
FROM 36.106.69.*
这道题因为是针对初中生 已经简化了
其实暗含着一个基本关系
n个数排成一列 前一个数减掉后一个数取绝对值再求和
当增序或减序排列时 和最小
排序越“混乱”,和越大
【 在 fcd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这理解不对。题目第一行:排好顺序的K个数……又没说是增序或减序,你看第一问的3.5,-2
: 当然第一问特简单。
: 第二问得分 X2和3,X2和X3,X3和7的大小,才好拆掉绝对值号来计算
--
FROM 36.10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