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娃突然想出国
觉得歪果选择多,是因为你肯接受差校
觉得高考难,是因为你只接受最好的
前面有人说了,换地区
形势一样一样的
只有追求好学校那群在努力
放松,求个中游水平,在哪都不难考
【 在 summerANDsum 的大作中提到: 】
:
: 我感慨的这几句,不完全是字面意思,更不是严谨的探讨。
:
: 留学和高考的机制不一样,不局限国家和专业的情况下,留学可投的offer多,当然对应排名不同的学校。
:
--
FROM 62.34.110.*
现在的志愿模式,差几分就很大差距也不容易了,平行志愿了,唯一偶然性不好的可能是高考就一次机会,发挥不好想再来一次就得下一年,时间成本高了点
【 在 summerANDsum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感慨的这几句,不完全是字面意思,更不是严谨的探讨。
: 留学和高考的机制不一样,不局限国家和专业的情况下,留学可投的offer多,当然对应排名不同的学校。
: 比如托福雅思可以多次考,逐渐接近更高的分数,最终的结果也不会因为几分的差距有很大的落差(毕竟全球那么多学校都可以申请),以及从高中就能深入思考未来的职业方向。
: ...................
--
FROM 114.253.39.*
对,是这个意思,高考一年一次机会,all in
【 在 zzw2010 的大作中提到: 】
: 现在的志愿模式,差几分就很大差距也不容易了,平行志愿了,唯一偶然性不好的可能是高考就一次机会,发挥不好想再来一次就得下一年,时间成本高了点
:
--
FROM 101.54.150.*
除了身体原因,感觉现在这种志愿模式对一般人心理压力小很多了,不像以前,考前报真的压力大,这对发挥的要求其实小了不少
【 在 summerANDsum 的大作中提到: 】
: 对,是这个意思,高考一年一次机会,all in
:
--
FROM 114.253.39.*
有条件支持挺好的,确实上到更好的大学的可能性更大
【 在 summerANDsum 的大作中提到: 】
: 于是开始了解公立校的国际班,感觉是比高考简单,只是娃的人生从此会改变不小吧。
: 本来觉得京户、高考、理科生,好像一切都比较清晰似的,
: 因为这个小小的念头感觉人生体验多了点偶然性。
: ...................
--
FROM 114.250.179.*
孔夫子网找找
我小时候的一些书,在上面找到了
【 在 xiaorongrong 的大作中提到: 】
: 道法就是我们以前的政治吧,当年初中恨死政治老师,恨不得把整本书都让我们背诵,考试就是默写
: 为了总分,我政治上花的背诵时间快和语文英语齐平了,那时觉得什么马列毛想都是XX
: 三十年后,好想找一找当初的政治书,觉得说得全他妈都是大实话!不会再有人告诉你的人生哲理
: ...................
--
修改:kksm FROM 114.250.179.*
FROM 114.250.179.*
还不是这个角度,孩子本身是普娃,国内和国外,都不太可能进入第一阵营,我对他的要求一直是健康快乐,自食其力就行。
短期的区别是考试机制不一样。申请制比高考的容错度好一些。但两种选拔方式肯定都是选拔人才而不是庸才。更长期的,会考虑就业、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甚至社会制度的不同。
大家看过人世间么?自私点讲,我想要一个周炳琨,不需要一个周秉义。一个孩子如果从本科出国,前后加起来的资金投入不太可能低于200万,这不是一个小事情。我自己30出头的时候飞了几次美国,前前后后加起来一个月的居住体验,冲击还是很大的。“决定顺其自然”其实都是至少半年多次深夜思考后的结果。
总之百感交集,感慨一下。
【 在 Realpig 的大作中提到: 】
: 觉得歪果选择多,是因为你肯接受差校
: 觉得高考难,是因为你只接受最好的
: 前面有人说了,换地区
: ...................
--
FROM 101.54.150.*
如果是这个想法
西方那几个国家普通人层面更舒服
比如西欧北欧真的可以踏实做技工的
天朝适合牛人通吃
至于考试容错机制,实话说,没。。。
如果你看准一个国家走
那招生也不是随时随地,仍然卡学年
你看中某个单个国家,或单个学校
并不是想申就申能容错
如果你哪个国家都行,能走就行
那留学申请没有针对性
申到的学校向走下一档吧
【 在 summerANDsum 的大作中提到: 】
:
: 还不是这个角度,孩子本身是普娃,国内和国外,都不太可能进入第一阵营,我对他的要求一直是健康快乐,自食其力就行。
:
: 短期的区别是考试机制不一样。申请制比高考的容错度好一些。但两种选拔方式肯定都是选拔人才而不是庸才。更长期的,会考虑就业、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甚至社会制度的不同。
:
--
FROM 62.34.110.*
从这里看出来楼主的选择是“长期看。。。”
这其实是远大于花钱性价比的思路~孩子以后在哪里生活。所以,想出去就出去吧。总体来说,欧美比国内生活压力小的不是一点半点。过日子非常轻松。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5.5
【 在 summerANDsum 的大作中提到: 】
: 还不是这个角度,孩子本身是普娃,国内和国外,都不太可能进入第一阵营,我对他的要求一直是健康快乐,自食其力就行。
:
: 短期的区别是考试机制不一样。申请制比高考的容错度好一些。但两种选拔方式肯定都是选拔人才而不是庸才。更长期的,会考虑就业、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甚至社会制度的不同。
:
: 大家看过人世间么?自私点讲,我想要一个周炳琨,不需要一个周秉义。一个孩子如果从本科出国,前后加起来的资金投入不太可能低于200万,这不是一个小事情。我自己30出头的时候飞了几次美国,前前后后加起来一个月的居住体验,冲击还是很大的。“决定顺其自然”其实都是至少半年多次深夜思考后的结果。
:
: 总之百感交集,感慨一下。
--
FROM 115.171.228.*
这个是的,而且如果说了长期看
那在国际上的大学排名不重要了
先相中国家/地区
然后专精努力一项比较好吧
【 在 Wgl113 的大作中提到: 】
:
: 从这里看出来楼主的选择是“长期看。。。”
: 这其实是远大于花钱性价比的思路~孩子以后在哪里生活。所以,想出去就出去吧。总体来说,欧美比国内生活压力小的不是一点半点。过日子非常轻松。
: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5.5
: 【 在 summerANDsum 的大作中提到: 】
--
FROM 62.34.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