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关于斯人是人水木网友的亲身经历
我也是体制内,
你发我一本《某人谈治国理政》吧?
记忆可以被涂抹的,
网上热议讨论的不是哪个字对,
而是当年自己用的教科书里面是哪个字。
【 在 l0101270 的大作中提到: 】
: 体制内人手一本书,叫《某人谈治国理政》请打开第三卷,五四100周年讲话,用的是"斯人"。党内还有专门学习其中用典的材料,全是斯人。
: 这个讲话是谁写的呢? 当朝翰林。翰林院起稿可都是一个字一个字雕琢的。
: 和翰林院比起来,人教社或者教材算个吊毛,也配谈"权威"二字?
: ...................
--
FROM 114.253.33.*
我倒是觉得《修养》这本书的影响没那么大,
还是各种教辅、名言引用、影视文学作品,包括电脑手机输入法,
把“斯人也”搞得深入人心。
【 在 jfs2 的大作中提到: 】
: 刘少奇老师表示自己不背这个锅.
: 其实刘少奇的修养第一版用的也是正确的“是人”,
: 后来再版时不知是秘书还是编辑或是哪个排字工不小心弄了个错别字搞成了“斯人”。
: ...................
--
FROM 114.253.33.*
那也是被考古专家分辨出来了吧?
【 在 mhawk 的大作中提到: 】
: 想起了一个考古节目, 盗墓贼进去,留下一个随身喝水的破碗,也成了文物
:
--
FROM 101.6.130.*
必须称赞你!
希望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能够认识到实证比记忆靠谱!
【 在 gordonsun 的大作中提到: 】
: 差不多30年前的,胶东的教材还是"是人"。书皮掉了,因此找不到出版日期和出版社了。
: 刚拍了张照片。
: [upload=1][/upload]
--
FROM 114.25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