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康熙字典》是古代解释字意的工具书
1. “斯”
康熙字典【卯集下】【斤字部】斯
(古文)?【廣韻】息移切【集韻】【韻會】相支切,?音私。
【說文】析也。
【爾雅·釋言】斯,離也。
【註】齊?曰斯。
【詩·?風】墓門有棘,斧以斯之。
【箋】維斧可以開析之。
【呂覽·報更篇】趙宣孟見桑下餓人,與之脯一朐,曰斯食之。
【註】斯,析也。又【爾雅·釋詁】斯,此也。
【易·解卦】朋至斯孚。
【詩·召南】何斯違期。又【詩·小雅】鹿斯之奔。
【疏】此鹿斯與?斯柳斯,斯皆辭也。又【禮·玉藻】二爵而言言斯。
【註】斯,猶耳也。
【疏】耳是助句之辭。又卽也。
【書·金縢】大木斯拔。又賤也。
【後漢·左雄傳】郞官部吏,職斯祿薄。
【註】斯,賤也。又【正字通】雞斯,馬名。商王拘西伯於羑里。太公得犬戎雞斯之乗,以獻。又波斯,國名。又姓。
【吳志·賀齊傳】剡縣史斯從。又與鮮同。
【詩·小雅】有兔斯首。
【箋】斯,白也。今俗語斯白之斯作鮮。齊魯之閒聲近斯。又與纚同。
【禮·問喪】雞斯。
【註】當爲筓,纚聲之誤也。又【集韻】山宜切,音釃。義同。又【集韻】斯義切,音賜。
【詩·大雅】王赫斯怒。
【箋】斯,盡也。
【釋文】鄭音賜。又【韻補】叶新於切。
【蔡邕·短人賦】熱地蝗兮蘆卽且,蒲中蛹兮蠶蠕須,視短人兮形若斯。
【集韻】或作撕,亦作廝。
查看《康熙字典》扫描版:斯在《康熙字典》第480页 第4字
2. “是”
【辰集上】【日字部】 是; 康熙笔画:9; 页码:页493第26(点击查看原图)
〔古文〕?【唐韻】承紙切【集韻】【韻會】上紙切,?音姼。【說文】作昰。直也。从日正。【釋名】是,嗜也,人嗜樂之也。【玉篇】是,是非也。【禮·曲禮】夫禮者,所以定親疎、決嫌疑、別同異、明是非也。 又【博雅】是,此也。【易·乾卦】不見是而無悶。【又】是故居上位而不驕。 又姓。【姓氏急就篇】是氏,吳有是儀,唐有是光。 又【集韻】田黎切,音題。【公羊傳·僖十六年】是月者何,僅逮是月也。【註】是,月邊也。魯人語也。【釋文】是,如字。一音徒兮反。 又與氏通。【前漢·地理志】氏爲莊公。【註】氏,與是同。古通用。 又【韻補】叶市之切。【蔡邕·釋誨】予惟悼哉,害其若是。天高地厚,跼而蹐之。
--
FROM 117.86.73.*
由此可以看出,《康熙字典》里面“斯”作“这、此”的意思出现于《爾雅·釋詁》,《尔雅》最早收录于《汉书·艺文志》,其成书时间一般认为是战国时期。
“是”作“这、此”的意思出现于《博雅》,《博雅》,训诂书。魏张揖撰,隋曹宪为之音释。原名《广雅》,隋避炀帝广讳,改名。也即《博雅》(或名《广雅》)是后人为了增广《尔雅》而编,晚于《尔雅》。
由此可以推出,根据清朝康熙时期的文献资料,战国时期“斯”有“这、此”的意思,东汉末年三国时期“是”有“这、此”的意思。鉴于《孟子》历朝历代被修订过,尤其是南宋时期作为科举的范畴,被修改是很有可能的。
--
FROM 117.86.73.*
以前教材里的“司母戊鼎”后来不是统统改为“后母戊鼎”了嘛,这种改动很正常的,但是不能睁眼说瞎话、为了所谓的政治正确而罔顾事实、侮辱全国几亿人民的智商。
--
FROM 117.8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