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发现北京的成绩没有想像得高
【 在 Juicy812011 的大作中提到: 】
: 不考哪个,都会有群体反感,考的多,会照顾到各类人群,你要是有更好的办法,可以去献计嘛。
: 我感觉还是个人目标比较高,又不想竞争和付出,才是造成反感的主因。
我没有追求绝对公平,绝对公平本就不存在,但也不能以公平的名义裹挟所有人付出本不该付出的劳动。
而且也不能证明考试科目越多越公平。
--
FROM 221.223.193.*
【 在 Juicy812011 的大作中提到: 】
: 义务教育阶段讲究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的发展、中考科目太少必然造成大部分群体有选择的学习,这与初心不矛盾吗?
: 科目多意味着不会有深层次的知识,各科相对简单,中考选拔的是全面的人才,如果换成部分专业选拔、个体差异都会有异样的声音。
: 公平本来就是相对的。
德智体美劳通过应试的硬性指标能不能很好的实现?这本身也没有充分论证吧!而且德智体美劳的教育也不应该让所有科目奔满分去,哪怕提高点要求,定为80%达标,不计入选拔性成绩总分,都比现在要减负不少。人无完人,形式上追求完美(满分)本身就是不美的。
义务教育是普及教育,但普及教育需要假手高中选拔来强制推动,这是义务普及教育的无能吧!
想说的话很多,总之,矛盾很多,问题很多,相关职权部门有没有公平公开的厘清各种关联,能不能开诚布公地公示教育的理念与目的,社会是需要一个体系的陈述的。
--
FROM 221.223.193.*
【 在 Juicy812011 的大作中提到: 】
: 看不太懂,算了不讨论了。
: 追求高目标,就必然要付出,想躺赢就得去寻求躺赢的路。
追求高目标同时不想过于广泛地付出精力,这一点你说对了,就是这么想的。但也完全不至于想躺赢的程度,想成功哪能没有辛苦的付出,只是不想付出在完全没必要的领域太多。
算了,不讨论了,大家都有一定的道理,也讨论不出个定论,不论对错,讨论还是有利于理性的。
--
FROM 221.223.193.*
【 在 donjon 的大作中提到: 】
: 请教一下。bdf高一还是走班吗?社团的活动是必须报名吗?
:
高一是走班,社团活动是自愿吧,周日我问下孩子
--
FROM 221.223.193.*
【 在 blueshell 的大作中提到: 】
: 想办法搞定直升,1+3之类,进高中就好了,今年听说人大附北大附都是上学前就选好科了,一进校就只有6门主科。
:
这都是牛蛙的幸福啊,我大儿校额进的北大附,碰上了小学的同班同学,以前都是小学的头部,现在人家是北大附元培的,另外两个小学同班同学都是人大附竞赛1班和2班的(不知是什么档次)感觉高大上,还有人大附的小学同学,这些都是当年小学的前15%,我娃当年在前4竞争,后来玩游戏滑落也能在前8,他们班当年挺强的,班均分几乎占据年纪排名第一。后我儿进入57初中实验班,也是游戏瘾灾害呈现最显著的时间段,曾经滑落到年级倒数了,现在在北大附也是中下,和小学同学已经很大差距了。
我小娃6年级,您说的途径是我小娃奋斗的目标,小娃在渣校,是比较稳的头部,鉴于大娃的教训,对初中很重视,能否进名校我没有影响力,但学习习惯还是侧重关注的。如只有6门主科那是太幸福了,每门主科都把基础打的深深的。
--
FROM 221.223.193.*
【 在 carrotjenny 的大作中提到: 】
: 一周只有这40分钟,她能和年级头部学生一起做难题
: 我问她是否跟得上,她说还行,好像很享受这个过程
真棒!
--
FROM 221.223.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