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张益唐的人生真的很传奇,能拍大片
1968年,父母将13岁的他接回北京。张益唐在清华附中读了1年多初中,他的好记性让语文老师对他印象十分深刻。初中在读期间,他的父母先后被下放到农村。不久后,他随母亲前往江西,从事体力劳动。他的数学学习不得不中断。[9]
坐船回到上海后,张益唐又去书店淘在文革时期之前出版的一些数学书。[9]他在书店找到了夏道行的《π和e》。[8]夏道行的书使他回忆起了不少以前了解过的数学知识,而且重新激起了他对数学的兴趣。[9]他从中知道了π和e是超越数[9],但还不懂为什么π是无理数。
他半年后回到北京,但因为受父亲的历史问题影响,他没有就读高中的资格。[9]结果他没事就去北京西单书店翻看华罗庚的《数论导引》充实自己。[9][8]《数论导引》当时标价5块5角,他的零花钱不够,买不起,只能经常跑去书店翻看。[9]他从中学到了一些有用的知识,其中包括π为什么是无理数。[9]1973年,他看到了陈景润对有关哥德巴赫猜想的“(1,2)情形”给出的证明(见陈氏定理)。[9]虽然完全不清楚技术细节,但当时的他自认为弄懂了大致的证明思路,满足了好奇心。[9]
张益唐觉得自己在上大学之前兴趣广泛,所以看的书也很杂,知识凌乱而不够系统。[9]数学不是他唯一感兴趣的科目,但不知道为什么,他对数学的兴趣一直是最强烈的。[9]对数学的兴趣后来成功支撑他走到了人生的高峰
--
FROM 1.203.145.*
张唐诗也是张口就来啊。
记者让他随便说一首唐诗
他张口就来了首
庾信平生最萧瑟,
暮年诗赋动江关。
--
FROM 153.34.104.*
是的非常传奇了。
但是也跟环境有关,张毕竟还在大城市,能获得不少资源。
如果出生在十八线农村,即使比张更聪明也白搭,因为没有书店。
【 在 artech81 的大作中提到: 】
: 1968年,父母将13岁的他接回北京。张益唐在清华附中读了1年多初中,他的好记性让语文老师对他印象十分深刻。初中在读期间,他的父母先后被下放到农村。不久后,他随母亲前往江西,从事体力劳动。他的数学学习不得不中断。[9]
: 坐船回到上海后,张益唐又去书店淘在文革时期之前出版的一些数学书。[9]他在书店找到了夏道行的《π和e》。[8]夏道行的书使他回忆起了不少以前了解过的数学知识,而且重新激起了他对数学的兴趣。[9]他从中知道了π和e是超越数[9],但还不懂为什么π是无理数。
: 他半年后回到北京,但因为受父亲的历史问题影响,他没有就读高中的资格。[9]结果他没事就去北京西单书店翻看华罗庚的《数论导引》充实自己。[9][8]《数论导引》当时标价5块5角,他的零花钱不够,买不起,只能经常跑去书店翻看。[9]他从中学到了一些有用的知识,其中包括π为什么是无理数。[9]1973年,他看到了陈景润对有关哥德巴赫猜想的“(1,2)情形”给出的证明(见陈氏定理)。[9]虽然完全不清楚技术细节,但当时的他自认为弄懂了大致的证明思路,满足了好奇心。[9]
: ...................
--
FROM 202.108.199.*
张的父母都是高知了,换普通人家,吃饭、穿衣服都紧巴巴的,还拿钱去买书不打你屁股才怪。
【 在 weiminglake 的大作中提到: 】
: 是的非常传奇了。
: 但是也跟环境有关,张毕竟还在大城市,能获得不少资源。
: 如果出生在十八线农村,即使比张更聪明也白搭,因为没有书店。
: ...................
--
FROM 61.51.183.*
普通人家,学习是为了翻身,出人头地
张益唐他家这种,学习就是为了兴趣
【 在 why100 的大作中提到: 】
: 张的父母都是高知了,换普通人家,吃饭、穿衣服都紧巴巴的,还拿钱去买书不打你屁股才怪。
--
FROM 223.104.41.*
是啊,张益唐的父母分别从清华和北邮毕业,爸爸还在清华当过老师。
【 在 why100 的大作中提到: 】
: 张的父母都是高知了,换普通人家,吃饭、穿衣服都紧巴巴的,还拿钱去买书不打你屁股才怪。
--
FROM 114.25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