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Re: 海淀某普通小学,75%父母的学历在硕士以上
我媳妇211硕士,在她一堆硕士同学里,她的学习能力超90%的同学,即使如此在很多方面的智商也堪忧。
还有一个法学的博士,小区同居,也会被带节奏,一些基本的逻辑依然混淆,这是读书只读了书壳子的。
两儿的家长群,学历普遍不低,但真正感觉睿智的也是凤毛麟角,倒还真是第一学历就是强985的才更有可能具备睿智,大多高学历的名不符实,反而高调、偏颇、嚣张。
如此,学历能代表什么?绝大多数与高中学历无差别耳!
【 在 shenmu 的大作中提到: 】
: 如果按照50%上高中的比例
: 至少有25%的父母是高知家庭的子女考不上高中?
:
--
FROM 221.223.199.*
很多工科的也不行,技术单一也会逐步局限。
但强理工科的,发现错误,能立马领会调整;弱理工出身的,争论激烈且费劲。
大多数文科的,是摁着别人脑袋吃屎那种,思维僵化、概念化的多。
一些理工科为基础,对社会又有一定量的思考的,这种逻辑一般好。也就是你所说“理工科且长期接触社会的 或者金融之类的”
【 在 wadg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个得分什么专业的和做什么工作的
: 理工科且长期接触社会的 或者金融之类的 你说的情况很少 基本逻辑都不差
: 如果是搞什么艺术的文学的 学历高逻辑不够很正常
: ...................
--
FROM 221.223.199.*
如果你创业或在社会上捡那些渗透到底层的资源,就不会这么想了。
98年金融危机就直接损害了我的利益,是造成我离开深圳的主要原因,后来了北京。
【 在 pumc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现在越来越觉得你妹妹这种状态比较好,大部分人接受了很多与自己地位不匹配的无关的知识和信息,自认为自己观点正确,或者逻辑性强,实际上很多信息与自己半毛钱关系没有.比如俄乌冲突,中美半导体之争之类
--
FROM 221.223.199.*
你说的也是合理的,考虑自己最密接的范畴是最直接有效的。
考虑超越层次的信息,只能产生方向的引领作用,大多不具备可操作性,因为基础不到,就图活个明白吧
【 在 pumc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折腾过挺多年,姑且可以用创业这个比较励志的词来定义
: 得到经验反而是过多关注一些非主要的因素只会浪费时间产生不了积极的作用
: 用自己的标准去评判各个层级的人见识和言论,会误导自己的判断力
: ...................
--
FROM 221.223.199.*
哈哈,类似经历与感受。不同的是我们要更理性一些吧,思维要更多元化一些。
【 在 matrass 的大作中提到: 】
: 严重同意,有一次爬山时,听到俩保安在聊中美关系、腐败等话题,我突然觉得自己也跟他们差不多
:
--
FROM 221.223.199.*
看来,我们还有一点共性的经历。
我一个同学,曾经走得比较近。他带我去听各类讲座,最初挺好奇,觉得有一帮“学者”在忧国忧民,也挺尊重的,但他们不能从逻辑上充分论证,一般都是结合历史信息进行概念洗脑,我对他们的动机及组织活动的出资方非常好奇(当时不确定域外资本侵入的目的性),在我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姿态下,同学含糊其辞。
后来我和同学进行了逻辑性的辩论,在同学群里进行了多场辩论,最终证明他之观点是非逻辑的,是西方话术,反驳了他“全面舆论自由化”“全面法制改革,讼棍治国”“普世价值观”等等...
后来确认了,同学就是个“民斗”,多次约谈喝茶的。
这已经不是价值观异同的问题了,已经上升到人品问题了。
我和同学依然笑呵呵的,但已经不再走近,也算“割袍断义”了,逐小利而不惜搞乱整个社会,这是人品问题了。
【 在 pumc 的大作中提到: 】
: 聊中美关系、腐败等所谓严肃话题,和网上不同爱豆或明星的粉丝在网上互相掐架嘴炮这样的娱乐新闻一样.普通人当做茶余饭后的闲暇话题娱乐一把就可以了,可是很多人因为观点不同,上升到了价值观冲突,甚至割袍断义这种地步就不明白自己的位置了.
--
FROM 221.223.199.*
不同阶段选择不同的手段,并不是完全冲突的。
【 在 factory 的大作中提到: 】
: 举个例子,比如相信疫苗还是中医?
--
FROM 221.223.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