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小男孩小学这样算很调皮吗
滤镜太严重了,连描述都难免偏颇
不用看过程,只看结果的说,除非老师故意的,正常情况的老师,既然说了这几个孩子,到了告状的严重程度,那这几个孩子相对班级所有孩子,一定是表现最差的。无需讨论绝对的调皮程度。
另外建议不要听回帖里部分觉得正常的家长,这个论坛没有门槛,他们的孩子也可能有类似问题,并不是榜样。除非你想自我安慰,如果你想孩子向上,那就要找榜样家长。
调皮是正常,但大部分孩子都有自控力,知道什么时候撒欢,什么时候严肃。
所以只需要考虑老师人品,大部分时候老师人品是可以的,不会针对某个孩子的。
【 在 nancyzhou411 的大作中提到: 】
: 男孩小学二年级,平时在家属于调皮活泼的,最近听孩子回来说,老师说他们几个小男孩在一起是“人以类聚,物以群分”,“混就跟混的在一起玩”,老师也私下跟我孩子说过“你是有救的,不要跟XXX和XXX玩,他们都没救,知不知道什么叫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不知道这样的话有没有跟XXX和XXX说过,我自己觉得应该是都说了)。孩子回来问我,什么叫“人以类聚,物以群分”,说实话家长听了很心酸。。。 关于老师告状的和孩子自己描述的在学校的表现,不知道是不是家长滤镜,自己感觉也不是非常过分,也请大家看看,是大部分男孩就是这样,还是自己孩子真有问题。应该怎么培养和纠正。
: 1、孩子上课是认真听讲的,没有任何违反纪律的现象(这是老师反馈的,很认真),但因为课间不能出去玩,午休期间,他会趁着去卫生间的机会不回教室,留在卫生间和其他滞留卫生间的孩子玩自己创作的各种游戏,比如他说的避免踩到地上的水,通过踩几个干净没水的点,在卫生间蹦蹦跳跳。还有通过卫生间的窗户往操场上看。会被老师抓回来罚站,还让他写过二十遍“不许在卫生间玩”。学校是规定午休吃完饭可以不出声的做自己的事情,课间是可以下座位玩,但不能下楼。
: 2、从科学美术等教室回自己主教室的时候,会蹦蹦跳跳的,也是不允许的,这个老违反,也老被说。有天老师打电话投诉,从科学教室回自己教室的队伍中脱队,跟另外一个小男孩跑到学校一个楼梯下面玩,说那是自己的秘密基地。。。
: ...................
--
FROM 112.66.90.*
以我的经验,班里都是最差的喜欢在一起,什么原理不清楚,估计各种原因都有,所以这个果,不是因。
想办法让他改变自己,自然就有新的圈子了,至少这类孩子排除社交恐惧,是会有其他朋友的
改变他,首先改变家长认识,否则慢慢老师也不管了,告状也会变少
如果不是生理原因,那就家长先认识到问题,再主动干预。多鼓励改正的缺点,多些耐心。让他也多做喜欢的事,培养专注力。增加体育运动。等等吧,这个就因人而异了。这么小,还有机会的。
个人意见
【 在 nancyzhou411 的大作中提到: 】
: 嗯嗯,这五六个男孩的确是班里最调皮的孩子,但他们关系还特别好。。。所以老师说得不让跟XXX玩,根本实现不了,孩子说这是我最好的朋友。我们想跟老师说得好孩子玩,大部分是女生,也玩不到一起去。
: 我们会和一个孩子视频,一聊就是一个小时,我听过就是“云玩乐高”,各种想象。
: 我们经常被老师告状,二年级少多了,一年级找的才频繁,两周一次。。。
: ...................
--
FROM 112.66.90.*
说的是纪律差,小学低年级看不出来学习成绩吧,除非是那种有问题不做作业,考试完全不会的。
我们的目标不是维持现状,而应该是表现更好。你家孩子如果学习还不错,那要是改正了这些问题,专注力提升了,岂不是学习会更好,对不。其实调皮对与错,更多的要看专注力。再就是大错不能犯。
如果能换老师,那就更好了,可以家长主动联系老师,听听新老师对孩子的评价,也许不一样呢。
另外,如果你是传说中国外快乐教育那一派,崇尚个性自由,那等于我没说哈
【 在 nancyzhou411 的大作中提到: 】
: 好的好的,是不能让老师不管。我们三年级就换新班主任了,得跟孩子说在新班主任面前好好表现。
: 另外,您说的最差的是纪律差,还是什么都差啊。
: 因为在海淀,我了解到这几个孩子都是抓得很紧的,比我们要卷,学习上都算是中上吧
--
FROM 112.66.90.*
有些确实棍棒没用,还会逆反,但打一顿,家长会很爽,出了一口恶气,哈哈
言语和行为上引导吧,多运动,消耗掉多余的能量
【 在 nancyzhou411 的大作中提到: 】
: 您说得是,我要好好引导孩子,约束自己行为。我还是希望孩子能有好的评价的,能够得到老师认同,不崇尚快乐教育,有阵子被告状实在是烦了棍棒教育了一阵,现在发现棍棒教育没有什么效果。。。就是因为跟自己上学的时候反差太大,非常失落心酸
: 我们班里还真有2-3个孩子不写作业,单元测试待达标,语文听写满篇红字的
--
FROM 112.66.90.*
个人感觉,你们家这么有自我主意的孩子,惩罚和奖励,都未必有用
还是要引导,潜移默化的,更有用,比如看书,家长陪着一起看,虽然脑子里全是电视剧,家长也得假装在那看。
他做的对,轻描淡写的说一句不错啊,而不是特别隆重的奖励
【 在 nancyzhou411 的大作中提到: 】
: 真的是会逆反,不如心灵鸡汤管用。现在就是立规矩,惩罚他不能出去玩,剥夺他最爱的东西,或者奖励他最爱的东西。
: 大发脾气后我心脏疼,感觉还想多活几年,不发脾气生闷气感觉胸闷。他上学这2年,我至少老了10岁。
--
FROM 112.66.90.*
因为他很有自己的想法啊,你搞得隆重,就刻意了,他知道的啊。猛夸更适合傻白甜的娃。
就好像,如果一个熟人,特别隆重的说你胖,特别正式,还专门挑时间,你可能不会放心上,肯定是恶作剧或者有别的目的。尤其是总这么说。
但要是你餐厅吃饭,隔壁座陌生人,私下谈论,指点你评价你好胖啊,你是不是直接心梗
不知道恰当不
【 在 nancyzhou411 的大作中提到: 】
: 为啥轻描淡写啊,他现在每一个进步,我跟他爸都变着花样表扬,特别隆重
--
FROM 112.6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