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转载]云中漫步——当娃进入理科班
帮忙搬运下,原发表于中学生活版,文中的理科班可以近似理解为北京zp。
编者荐语:天上浮云如白衣,斯须变幻如苍狗。来不及向匆匆的小学时光道别,初中竟已快溜过两年,永远“在路上”是鸡娃家庭共同的感受。欲戴皇冠,必承其重。外界看来“身在最高层”风光无限,个中滋味怕是只有亲历者才了解。小A妈的心路历程颇具典型性。本文小开一隅,让我们领略这一类娃的“冰与火之歌”。
孩子情况:小A,魔都7年级,一线初中理科班。
校内成绩:年排3%(普通卷),班排中游(含附加卷)。
家庭情况:
爸爸:文科男,主要负责接送工作。
妈妈:文科女,主要负责学习规划。
初升高目标:进入理科班的目标当然是希望能四校自招,学校往年四校自招的战绩大约是60%多一点。
说明:
1. 本文中提到的四校(上海中学、华师大二附中、复旦附中、交大附中)是指上海区域内目前最好的四所高中。
2. 某些理科班考试除了基础卷还会有附加卷,上面的年排是针对普通卷的。
3. 《云中漫步》系列均为R爸约稿,本意是让读者了解上海一线理科班,孩子和家长互相陪伴成长的过程。文中有意模糊了一些细节,是希望读者更多地关注,投稿家长提供的养育经验,失败教训和鸡娃方法。
提醒:请不要基于文章内容搜集信息,八卦、查询原文家长,影响他人正常生活。
--
FROM 118.199.57.*
梦幻的XSC
正式准备XSC应该是从三下开始,当时对初中名校也没有太多的概念,我家开始的目标是本区某top 3民办初中。除了准备了PET,思维100等项目的考试,我们还尝试去各大机构考一些跨级高端班的坑(某季,某思,某菇),在这个过程中我也结识了几位志同道合的家长,大家互相交流鸡娃经验,比如导引哪些章节要重点刷,哪些章节在时间不充裕的情况可以跳过;再比如知道了江湖上还有H8,L6,SBL,YAL等特色班级的存在,不同学校的大门和小门。在同伴的鼓励下,我和小A的目标也越来越高,已经不满足于原来区里那所排名前三的初中了。
由于前期的准备很充分,该拿的东西都拿到了,整个XSC过程无比顺利,小A第一时间就拿到了梦校理科班的offer。绷了一年多的那根弦好像突然松掉了,之后的整整半年时间,我们并没有乘胜追击,反而把主要精力花在了学校活动、旅游、锻炼身体上,学习只是有一搭没一搭进行着,在我浅薄的认知里,想着学习进度应该已经足够了(数学到初二,物理第二轮,英语早就可以中考一模高分,语文重点作文都写过一遍),就这样很快迎来了9月份的开学。
小结:相对顺利的XSC过程,让我放松了警惕,以为孩子已经足够优秀应对接下来四年的理科班生活了。有半年多时间没有好好规划,既没有回头把之前学习的内容好好复习、夯实一番,也没有甩开大步往前面冲刺,浪费了一手本来还不错的牌。
--
FROM 118.199.57.*
预初
开学后,第一次数学测试卷发下来,清楚地记得是数论的内容,那个鲜红的60分刺痛了我的双眼。What?啥情况?我的脑袋嗡了一下。在我的认知里,校内数学,哪怕没有满分,98总该有吧。小A眼睛有点红了,但不服气地回答:“还有好些个10分、20分呢!”“那最高分呢?”我不甘心地问道。“90多。”果然,孩子总归会自动忽略这些高分同学,主动告知家长的永远是比自己低的分数。10分和90分,要知道这些孩子都是百里甚至千里挑一优秀的孩子啊!我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了理科班的残酷。
开学第一个月,以前引以为傲的数学,不知道从何时开始,已经变成了噩梦。由于在小学阶段为了去考那些跨级的坑位,过于赶进度,导致很多内容学得并不扎实,之后也没有花时间好好去补这些漏洞,在数学接近日爽的考试中,小A的短板暴露无遗,甚至没有一些只学了平级数学的孩子表现出色。我和小A在经历一次次沉重打击后,也慢慢从心理上接受了随时不及格的分数,我询问分数的方式,也从“班里最高分是几分?”变成了“均分几分?中位分几分?”当被比较对象从班级最高分,变成均分或中位分,顿时心情舒畅了许多。幸亏第一个月学校的作业也不多,除了完成学校作业,小A还能保持每天锻炼和自由活动一小时,放松一下身心,再做点“妈妈牌”作业,晚上10点也无论如何可以躺在床上了。
本以为初中四年大概就是这种节奏了,除了成绩不大理想,有点压力外,其他好像也还行,我内心有点小庆幸,理科班貌似也没有那么可怕么。没想到国庆节一过,三科作业量陡然成倍增加,老师之间应该并没有什么默契,并不存在今天A老师作业多了,B老师就会少布置一点的情况,每位老师都按照自己的节奏布置作业,语文最离谱一周写了10篇大小作文,英语一个晚上要背50个单词+词组(次日默写),于是自由活动时间被取消了,“妈妈牌”作业也不得不放弃,每天急急忙忙做完学校作业已经要晚上10:30以后了。我这才意识到,也许这才是理科班真正的打开方式,前面一个月都是逗我们玩儿呢。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和班里几位妈妈也熟悉了,有时候会一起讨论到作业量的问题,大部分孩子基本也是需要做到这个时间点的,有些孩子是因为背记能力差一点,有些孩子是因为写作能力差一点,有些是因为数学不理想,需要订正的题目多,除了极少数神一般存在的孩子外,大部分孩子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的短板,而这些孩子可都是曾经在XSC的战场上过五关斩六将的全能战将!我家作业时间长的主要问题出在计算能力弱,数学错误太多,有时候明明思路是对的,但由于计算能力太差,导致来不及做或者算错。我找来了有理数计算1000题让小A刷,刷完后计算能力确实有所提高,但是跟优秀的同学相比,相差的又何止一个身位?此刻,我意识到计算能力是童子功,如果没有在小学打好这个基础,总会有还债的一天。
某天,小A回来说,要准备一项才艺,音乐课老师要求才艺表演,按照才艺打平时分。“才艺?什么才艺?你们同学表演啥?”“哦,大部分钢琴,好几个十级的,还有会黑管的、萨克斯的、古筝的、小提琴的、大提琴的.....那谁,打算跳国标,还有一个打算穿着校服跳民族舞.....”谁说理科班的孩子除了刷题,啥都不会的?这都是几十年前的刻板印象了,现在的孩子除了会读书,会的项目可真不少。
繁忙的日子总是过得飞快,一转眼就到了期末。诚如我的预测,孩子三门(包括普通卷和加卷)都没踩到均分,尤其是以前引以为傲的数学,和均分差距还不小,我开始着急了。因为不到均分的情况,很大可能就是四校自招无望。而同学家长还三不五时地来邀请我一起团高联,更加让我焦虑。毕竟感觉身边都在高联了(哪怕平时成绩还不如小A),我家再不读,就要被大部队抛弃了,但真的去跟高联,我又有自知之明,肯定学不好,毕竟学校那点还没搞明白呢。心急如焚的我赶紧跟R爸私下交流,在细细交流了大半个小时后,我清楚地意识到,以孩子目前的实力和当前的学习情况,并不是非要读高联(实际上如果要考虑数竞,就上海的情况,当前再开始,也已经晚了)。有了R爸这根定海神针,我一下子心定了,拒绝了所有同学团高联的邀约,决定把主要精力放在了校内数学(初联)上。
由于学校作业实在太多,而我家从心理上又没有紧迫感,导致预初一年整体学习效率不高,具体表现为上网课开小窗,做作业时拿着PAD偷偷打游戏等等。为了保证已经无法再减少的睡眠时间,除了数学初联和自招内容的两个团课和英语高中语法的一对一,我停掉了所有的课外课程。
小结:进入初中,理科班学习的难度远远超过我的想象,我已从孩子功课的辅助者转变为学习规划师和心理疏导师。另,除了要做好课程规划和心灵慰藉的本职工作外,我还要尽力担负起家长的监督职责,尽量让孩子在课余时间少玩电子产品,毕竟对于一个每天处在高压学习状态下的预初理科班孩子来说,电子产品的诱惑力实在太大了。
--
FROM 118.199.57.*
初一
很快到了七年级,学校开设了理科兴趣小组,不出我所料,所有的大神全部参加了数学兴趣小组(全部男生);物理兴趣小组也基本由男生组成;而化学小组,则是女生的主战场。想来,是跟化学被称为理科里的小文科有关,要记忆的内容比较多,对女生更友好。我和小A权衡再三,选择了化学兴趣小组。第一次测试下来,小A的成绩很好,孩子也兴奋地和我分享快乐,我想,我们应该是选了一条比较适合自己的竞赛之路吧。由于有正向成绩的激励,小A自己也对化学学习信心满满,主动刷起了《精英化学》、《初中化学竞赛考前辅导》、《化学竞赛教程》等教辅,跟之前学习物理时愁眉苦脸的样子简直判若两人。
目前学习情况:
1.语文:纯粹的“三无”情况:没有读任何校外语文课程,没有提前背诵各种教材上的古诗古文,没有做任何课外教辅。从文学素养来看,娃肯定是远远不够的,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大家都懂,没有投入的时间,哪来的素养培养?但从考试结果来看,语文反而是发挥最稳定的科目,我分析下来,成绩主要来自于大量的自由阅读,每晚母子天南地北的无主题聊天和考前准备几篇作文。
2.数学:跟了两个团课,一个是初联巩固,一个是自招刷题,除了完成团课作业,也没有多余时间做自己的教辅。虽然数学花了相对最多的时间,但是效果有限,究其原因,一个是上文提及的计算基础没打好,前期留下的洞没有及时补上,还有一个可能真的就是智商上的差异了。
3.英语:一对一新三结束了大半年了,高中语法过了一遍,目前是过高考词汇,暑假进度是刷高考一模。校内英语成绩稳定,期中年一。原版阅读方面弱势一些,这个也跟童子功有关,到了初中才发现这个问题,特别是在理科班这么高强度的学习环境中,几乎没有什么补救的机会。某些家长采取了一对一的方式,优点是节约时间,可以针对孩子的弱项进行讲解,缺点当然就是费钱。
4.物理:自招+初中竞赛轮学了一半退出了。既然选择了化学作为主要方向,就要有取舍,孩子的精力有限,太贪心,既要又要的结果,往往可能是啥也得不到。学习过程中,断断续续刷过《四星题库》和《初中竞赛教程》,暑假计划把剩下没刷的内容刷完。
5.化学:初中竞赛难点基本过掉了,暑假打算开始高中化学。目标是在一年半时间内学完高中化学,并且有能力高考化学拿到高分,那么除了可以尝试以这个成绩自招四校外,还在初中阶段提前扫掉一门高考小三门。
总体而言,因为我们学校的作业实在太多,每天都被喂得快撑死了,所以平时除了完成学校作业外,很少有时间自己找教辅来做。这点,大家应该按照自己学校的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该刷的教辅还是要刷起来的。
由于我们没有凑热闹数学赶进度去学高联,物理也没有学高中内容,跟其他同学相比(大神不在此列)有比较多的时间关注校内(这里的关注并不包含各种刷教辅,只是认真做好学校作业而已),所以七年级期中有了很大进步,加试踩上了均分,普通卷考到了年级前列。这样的成绩,不管是将来走自招,还是裸考,都有很大的优势。我和小A也不由松了一口气。
小结:
1. 我家的主要问题在于学习态度方面,在学习过程中时不时要摸鱼,自控能力差,导致学习效率差。而据我了解所有的大神都是专注度很高,自控力很强的孩子。这一点应该也是从小要做好的规矩,可惜孩子现在已经是中二年纪,我再要硬掰很困难,只能静待花开了。
2. 初一追上均分的秘诀只有一个字“减”。数学从三门减到两门(从暑假开始,计划只读一门数学),物理课程砍掉。课程减少了,时间多了,孩子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巩固所学的知识,学得也更细致。在鸡血圈里,只做加法,不做减法的现象很普遍,动不动就来个“九门提督”。除了极个别天赋异禀的孩子,只需要听不需要练习,甚至2倍速听课,就能很好掌握知识点,但大部分孩子是做不到这点的。对于初中生来说,只刷课不刷题是很危险的事情,常常会发生看看都会了,做做一塌糊涂的情况;还有只往上看,看到牛娃报了这个课,自己也要报这个课程,觉得报了牛娃一样的课程,自己家小青蛙也能马上变身成牛娃了,这也是很危险的事情。
3. 理科班的孩子在选择方向的时候,要尽量扬长避短,除了要综合考虑孩子本身的实力、兴趣等内部因素外,还要考虑身边同学的选择、学校能给予的支持和资源等外部因素。田忌赛马,以最适合自己的方式出场,而不是不切实际,看到数竞生出路最好,大家一窝蜂上数竞。
理科班里男女生比例可能也代表了男女生在理科方面的差别。从平时的成绩来看,女生在数学考试中能排入前50%的凤毛麟角,七年级比六年级更少,我预估到了八年级会更少。如果是理科班的女生,建议更要扬长避短,尽量不要和男生去比拼数竞,可以考虑差异化竞争,比如综合或者化竞。
--
FROM 118.199.57.*
总结
回想这两年的理科班生活,不论是我还是小A,经历了一轮又一轮的考验,不论是心理上的(无论怎么努力,离大神的距离越来越远,远到快要看不到身影了,如果心理不强大点,真的接受不了这个残酷的现实,毕竟小学里我家也是别人家的娃呀!),还是生理上的(天天作业做到11点多,有时候甚至12点,我也要陪到那么晚,如果没有一个好的身体,怎么挨得住?)。我们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了战术,总算是看到了一点点微光。
理科班于我们而言,不仅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挑战和磨砺,它让我们看到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让我们知道自己的天花板在哪里,让我们更清晰认识自己,从而更好地完善自己。
结语:关于学法和规划,我想无需外人多言。而这篇文章小A妈妈多次提及的,是“志同道合”的家长给到的帮助。这虽然可能是她的谦辞,但也提醒着我们抱团取暖的重要性。在学习之路上,如果我们都无私分享,资源也好、经验也罢,自然会让“志同道合”者找到你。届时,相信得到的一定比拿出的更多。
后援团家长读后感:
1.初一要做好减法,这个真的是家长掏心掏肺的建议,过来人懂、吃过亏的懂。
2.时刻对自家娃学习进度、深度、精确度保持敏感与密切关注,别走神、别原地踏步,长征远没到歇脚的时候。
3.理智清醒的规划路线,不能啥都想要,及时换赛道,好过没有止损的一往无前。
4.没有哪家是没有付出就能成功的,不管多大神的家庭,也还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在学习。那种云淡风轻,天天玩游戏进清北的是故事。
家长问:这个家长规划走化竞生竞与走综合两条路选择逻辑是什么?
群管答:
1. 我能理解这个妈妈的想法。学科竞赛的前提是保综合,只有综合好了搞竞赛的压力才会小。另外上海数竞是非常卷的圈子,而且数竞是个相对更需要天赋的学科,有时候走别的学科竞赛是个曲线救国的方式。
2. 没有一门竞赛托底,纯靠综合自招四校很难,而且综合通知的比竞赛晚,家长可能会更焦虑。
3. 文章里想表达的意思应该是前60%能拿到心仪的offer,如果不是心仪的,可能还是会裸考拼目标学校。
--
FROM 118.199.57.*
对于一路从小奥上来的选手,这不是挺正常的现象吗?早就应该习惯了吧。
开学后,第一次数学测试卷发下来,清楚地记得是数论的内容,那个鲜红的60分刺痛了我的双眼。What?啥情况?我的脑袋嗡了一下。在我的认知里,校内数学,哪怕没有满分,98总该有吧。小A眼睛有点红了,但不服气地回答:“还有好些个10分、20分呢!”“那最高分呢?”我不甘心地问道。“90多。”果然,孩子总归会自动忽略这些高分同学,主动告知家长的永远是比自己低的分数。10分和90分,要知道这些孩子都是百里甚至千里挑一优秀的孩子啊!我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了理科班的残酷。
【 在 angrycm 的大作中提到: 】
: 预初
: 开学后,第一次数学测试卷发下来,清楚地记得是数论的内容,那个鲜红的60分刺痛了我的双眼。What?啥情况?我的脑袋嗡了一下。在我的认知里,校内数学,哪怕没有满分,98总该有吧。小A眼睛有点红了,但不服气地回答:“还有好些个10分、20分呢!”“那最高分呢?”我不甘心地问道。“90多。”果然,孩子总归会自动忽略这些高分同学,主动告知家长的永远是比自己低的分数。10分和90分,要知道这些孩子都是百里甚至千里挑一优秀的孩子啊!我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了理科班的残酷。
: 开学第一个月,以前引以为傲的数学,不知道从何时开始,已经变成了噩梦。由于在小学阶段为了去考那些跨级的坑位,过于赶进度,导致很多内容学得并不扎实,之后也没有花时间好好去补这些漏洞,在数学接近日爽的考试中,小A的短板暴露无遗,甚至没有一些只学了平级数学的孩子表现出色。我和小A在经历一次次沉重打击后,也慢慢从心理上接受了随时不及格的分数,我询问分数的方式,也从“班里最高分是几分?”变成了“均分几分?中位分几分?”当被比较对象从班级最高分,变成均分或中位分,顿时心情舒畅了许多。幸亏第一个月学校的作业也不多,除了完成学校作业,小A还能保持每天锻炼和自由活动一小时,放松一下身心,再做点“妈妈牌”作业,晚上10点也无论如何可以躺在床上了。
: ...................
--
FROM 180.113.154.*
他这多好,班排中游还能年排3%,zp没有普通班来垫底,班排中游就是年排中游。
【 在 angrycm 的大作中提到: 】
: 帮忙搬运下,原发表于中学生活版,文中的理科班可以近似理解为北京zp。
: 编者荐语:天上浮云如白衣,斯须变幻如苍狗。来不及向匆匆的小学时光道别,初中竟已快溜过两年,永远“在路上”是鸡娃家庭共同的感受。欲戴皇冠,必承其重。外界看来“身在最高层”风光无限,个中滋味怕是只有亲历者才了解。小A妈的心路历程颇具典型性。本文小开一隅,让我们领略这一类娃的“冰与火之歌”。
:
: ...................
--
FROM 162.105.132.*
市北理的,市北初除了理科班和创新班,其他班级就是大菜中水准,平行班处于完全放弃状态。
【 在 blueshell 的大作中提到: 】
: 他这多好,班排中游还能年排3%,zp没有普通班来垫底,班排中游就是年排中游。
:
--
FROM 58.246.201.*
市北理和h8,哪个的学生更牛?
【 在 fago 的大作中提到: 】
: 市北理的,市北初除了理科班和创新班,其他班级就是大菜中水准,平行班处于完全放弃状态。
:
--
FROM 180.112.228.*
今年的态势,肯定H8。市北理今年已经放弃抵抗了,数竞高手一个都没有,跟复旦附中搞到一起,走均衡路线了。据说男女生比例都平衡了,这在以前不可想象。
【 在 hfyx 的大作中提到: 】
: 市北理和h8,哪个的学生更牛?
--
FROM 58.246.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