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Re: 从实用的角度聊聊儿童汉语
老祖宗的东西里更多的是毫无逻辑可言的胡乱论证,比如孟子说“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你说这两者之间有一毛钱关系吗?
【 在 mapleking 的大作中提到: 】
: “儿童汉语”是和儿童英语对应的,和语文相区别(个人定义,方便讨论),语文是偏应试的东西,汉语是偏实用/非应试(但其实也可 ...
--
FROM 161.64.208.*
小孩子多活动活动,眼睛保护好是正经事。平时多在生活里观察思考。
【 在 mapleking 的大作中提到: 】
:“儿童汉语”是和儿童英语对应的,和语文相区别(个人定义,方便讨论),语文是偏应试的东西,汉语是偏实用/非应试(但其实也可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5.7
--
FROM 221.218.70.*
这种说法里面有一些常见的逻辑错误,也有一定的迷惑性,可以展开说说
1、混淆概念
拿孟子这句话单独来说,简单理解,是指人性是善良的,就想水向下流一样,水没有不向下流的,所以人没有不善良的
首先,这是一个观点,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这是一个长久以来的争议问题,不能说我和孟子观点不一样,就是逻辑问题或者胡乱论证
其次,把人性和水作对比,这是一种比喻和修辞,他们有相似的特性,比方说胸有成竹,难道会有人说胸里怎么可能长竹子,缺乏逻辑吗?
所以,单独看这句话,并不能看出有逻辑问题
2、断章取义
孟子这段话,是有背景的,出自《孟子-告子上》,原文就不贴了,可以百度,直接贴个译文
告子说:“人性就像那急流的水,缺口在东便向东方流,缺口在西便向西方流。人性无所谓善与不善,就像水无所谓向东流向西流一样。”
孟子说:“水的确无所谓向东流向西流,但是,也无所谓向上流向下流吗?人性向善,就像水往低处流一样。人性没有不善良的,水没有不向低处流的。当然,如果水受拍打而飞溅起来,能使它高过额头;加压迫使它倒行,能使它流上山岗。这难道是水的本性吗?形势迫使它如此的。人的可以迫使他做坏事,本性的改变也像这样。”
告子和孟子聊天,告子先打个比方,说人性像水,有时向东流有时向西流,不分善恶
孟子有2种选择,他可以说,这两者之间有一毛钱关系吗?然后中止这个讨论,这种说法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但孟子选择了,顺着这个比喻的逻辑分析,他说水是分高低的,从高处往低处流,但激流碰上大石头,也可能溅起水花向上走,这不是水的本性,是受到了外力的作用;人也是如此,有些人做不善的事情,可能是形势所迫
看完整个事件,还能说孟子缺乏逻辑吗?他只是顺着告子的比喻,进一步完善了这个比喻
3、假设孟子真的错了
孟子也说过,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
对于一本书,一个观点,难道一定要尽善尽美才能学习吗?
如果这样要求,可能又要走向另一个极端了
综上,起码对于这句话来说,说胡乱论证,可能是源于读者自身的逻辑问题
【 在 Adelheid 的大作中提到: 】
: 老祖宗的东西里更多的是毫无逻辑可言的胡乱论证,比如孟子说“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你说这两者之间有一毛钱关系吗?
--
FROM 36.106.108.*
这就是作文教学最擅长的所谓比喻论证举例论证,没有逻辑的诡辩。
【 在 mapleking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种说法里面有一些常见的逻辑错误,也有一定的迷惑性,可以展开说说1、混淆概念拿孟子这句话单独来说,简单理解,是指人性是善 ...
--
FROM 161.64.208.*
每天读5-10分钟的小故事,和多活动,保护眼睛之间,应该不冲突吧?
推荐的书也都是适合幼儿的大字版
这套书做幼儿启蒙我觉得不错,推荐一下
要是有其他感兴趣的家长,推荐类似书目,互通有无,就更好了
【 在 omc 的大作中提到: 】
: 小孩子多活动活动,眼睛保护好是正经事。平时多在生活里观察思考。
: :“儿童汉语”是和儿童英语对应的,和语文相区别(个人定义,方便讨论),语文是偏应试的东西,汉语是偏实用/非应试(但其实也可
: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5.7
--
FROM 36.106.108.*
这个总结真是精彩
【 在 Adelheid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就是作文教学最擅长的所谓比喻论证举例论证,没有逻辑的诡辩。
--
FROM 36.106.108.*
人性本善是个观点,那要怎么样论证这个观点?孟子认为人性本善的原因是什么?证据是什么?因为水往低处流人性就本善吗?逻辑和辩证的概念是西方的,就别硬往四书五经上套了
【 在 mapleking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种说法里面有一些常见的逻辑错误,也有一定的迷惑性,可以展开说说
:
: 1、混淆概念
: 拿孟子这句话单独来说,简单理解,是指人性是善良的,就想水向下流一样,水没有不向下流的,所以人没有不善良的
: 首先,这是一个观点,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这是一个长久以来的争议问题,不能说我和孟子观点不一样,就是逻辑问题或者胡乱论证
: 其次,把人性和水作对比,这是一种比喻和修辞,他们有相似的特性,比方说胸有成竹,难道会有人说胸里怎么可能长竹子,缺乏逻辑吗?
: 所以,单独看这句话,并不能看出有逻辑问题
:
: 2、断章取义
: 孟子这段话,是有背景的,出自《孟子-告子上》,原文就不贴了,可以百度,直接贴个译文
: 告子说:“人性就像那急流的水,缺口在东便向东方流,缺口在西便向西方流。人性无所谓善与不善,就像水无所谓向东流向西流一样。”
: 孟子说:“水的确无所谓向东流向西流,但是,也无所谓向上流向下流吗?人性向善,就像水往低处流一样。人性没有不善良的,水没有不向低处流的。当然,如果水受拍打而飞溅起来,能使它高过额头;加压迫使它倒行,能使它流上山岗。这难道是水的本性吗?形势迫使它如此的。人的可以迫使他做坏事,本性的改变也像这样。”
:
: 告子和孟子聊天,告子先打个比方,说人性像水,有时向东流有时向西流,不分善恶
: 孟子有2种选择,他可以说,这两者之间有一毛钱关系吗?然后中止这个讨论,这种说法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 但孟子选择了,顺着这个比喻的逻辑分析,他说水是分高低的,从高处往低处流,但激流碰上大石头,也可能溅起水花向上走,这不是水的本性,是受到了外力的作用;人也是如此,有些人做不善的事情,可能是形势所迫
:
: 看完整个事件,还能说孟子缺乏逻辑吗?他只是顺着告子的比喻,进一步完善了这个比喻
:
: 3、假设孟子真的错了
: 孟子也说过,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
: 对于一本书,一个观点,难道一定要尽善尽美才能学习吗?
: 如果这样要求,可能又要走向另一个极端了
:
: 综上,起码对于这句话来说,说胡乱论证,可能是源于读者自身的逻辑问题
: --
--
FROM 221.21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