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中国式家长的教育,该打还得打
先说2个真事。
1.某单亲妈妈带孩子读书,结果孩子不待见她。当时我们去她家里作客。老妈说着说着,当我们面哭了。
我们也没法说啥。一会儿我在另一个屋子里,她孩子刚好走进来,看到我。
我意味深长的看着他。她儿子“冷静”的对我说:“我妈拿我没办法”。
2.某老妈和老公异地,也是带着儿子读书。老公每半年过来待3个月。儿子也是天天和老妈叫板。吃饭睡觉打游戏,完全不听招呼。饭端到嘴边还嫌这嫌那。但他老爸来就不一样,说一不二,儿子还要替老爸煮面条。
我在想,无论你怎么办,关键是要让孩子知道你有否决权。
监护监护,监管+保护。
中国式家长,就是想要安排孩子的生活和学习,引导他们,给他们支持。
如果孩子不认同你有否决权,你是没法安排的,因为孩子可以不听。
可以做他想做的事,而“你拿他没办法”,他叫板了,你只能失败。
只能护。而我们普通家庭,如果孩子由着自己性子来,你的能力是护不住的。
除非你认为你的引导,足够让孩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自己就能三观正确安排,所谓天使娃。
中国式家长,多半不认同这一点。
而,让孩子认同你的否决权,小时候可以靠强力,大了就得靠习惯了。
所以,小时候就得潜移默化的让他形成你有否决权的意识,长大有惯性。
方法就是,能讲就讲,能形成习惯就形成习惯,能讲道理讲道理,该打还得打。
能让孩子崇拜你是最好,最怕夫妻抢孩子。
互相在孩子面前刻意贬低对方,那无法形成崇拜,只能靠强力了。
--
FROM 122.9.80.*
想起来就扯几句。
【 在 ppccbb 的大作中提到: 】
: 自己写的,还是转的?不错,很有见地
--
FROM 122.9.80.*
陪伴不等于听家长的,
还可能嫌你事多。
所谓陪伴孩子,更多是家长想要和孩子在一起。
【 在 Ray2015 的大作中提到: 】
: 李玫瑾说童年时期的陪伴,就是以后管孩子的筹码。自己不陪,孩子没感情。
--
FROM 122.9.80.*
规则是不会自动执行的。
一旦强制,其实就是要在孩子不遵守规则的时候,给他痛苦。
打骂是一种痛苦,
关小黑屋精神折磨也是一种痛苦。
捆起来不让动,也是一种痛苦。
【 在 dolphinyxnn 的大作中提到: 】
: 定好规则再惩戒,打骂是最粗暴和侮辱的一种惩戒。
--
FROM 122.9.80.*
初中之前就要打到服贴,形成习惯。
后面当然打不过。
记得猴子电击实验?
让孩子潜意识记得妈妈很厉害,要听妈妈的话。
【 在 lixianghui 的大作中提到: 】
: 打不过怎么办?
: 先说2个真事。
: 1.某单亲妈妈带孩子读书,结果孩子不待见她。当时我们去她家里作客。老妈说着说着,当我们面哭了。
: ...................
--
FROM 122.9.80.*
你是没见过我最头上说的那两个妈妈哭天抹泪的惨样。
老泪纵横的。
【 在 lixianghui 的大作中提到: 】
: 好吧,可怜的。
: 这是科学,唯物主义,认知科学。
: 再说一个故事。
: ...................
--
FROM 122.9.80.*
举2个例子。
你觉得今天天气很好,建议孩子出去远足,孩子说我想在家里打1天游戏,不去远足。
你怎么办?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孩子油盐不进,口干舌燥说了一上午,然后呢?
又比如,你打算今天晚上出去吃饭,全家都同意了,都安排好了。
下午的时候,孩子作业没写完,你说了他两句。
他一怒,宣布晚上不去吃饭了。你怎么办?
当然可以说,如果家长长期以来,以身作则,三观正。
孩子就会合情合理。
理想状况是这样。
但是大多数家长做不到,况且还有叛逆期。
【 在 xiaoding0326 的大作中提到: 】
: 个人的观点是
: 1、良好的引导。目标是三观正,是非分明,知道严格要求自己
: 2、是家长的榜样和示范。这某些方面也算是引导的一部分,单独来说就是服与不服的一个关键点
: ...................
--
FROM 122.9.80.*
初中。
【 在 scubawh 的大作中提到: 】
: 说了半天都不说下孩子的年龄。
: 妈妈教育孩子有个很大的弊端,妈妈更具有普遍性,就是妈妈介入太深,把控欲望太强。
: 孩子初具叛逆意识的时候,和妈妈的对抗更强。
: ...................
--
FROM 122.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