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中国式家长的教育,该打还得打
个人的观点是
1、良好的引导。目标是三观正,是非分明,知道严格要求自己
2、是家长的榜样和示范。这某些方面也算是引导的一部分,单独来说就是服与不服的一个关键点
3、红线机制。这某些方面也算是引导的一部分,单独来说是因为这东东既然是红线,就不要滥用,用则是必然达到“引导”效果的那种机制。
观察过很多熊孩子的家长带孩子,我试着写一段哈:
火车上,家长孩子都无聊。
A家长:扔个pad给孩子,相安无事。
B家长:刷手机,孩子凑过来看,和睦的很。
C家长:拿出准备好的玩具、图书、游戏机、零食、作业之类,孩子不无聊,相安无事。无论C家长安排的活动家长是否参与,和睦的很。
D家长:刷手机,孩子凑过来看或者索要手机玩游戏,家长不许,孩子闹,家长威胁,孩子闹+1,家长妥协,孩子玩手机。
E家长:刷手机,孩子凑过来看或者索要手机玩游戏,家长不许,孩子闹,家长威胁,孩子闹+1,家长揍或者威胁+1,孩子继续无聊。
D和E这种容易出现楼主说的“中国式教育”:不告诉应该做什么(缺乏引导)、做什么是对的,不进行正面教育,出现问题以语言威胁(而不是告诉对与错,分析利与弊),
出现对抗就升级威胁或施加暴力(而不是共情或者协商)。对抗升级就选择无条件妥协(而不是有理有据坚持原则或者化解矛盾),甚至和孩子一起宣泄情绪。
--
FROM 36.34.30.*
首先,没有“建议”去远足者一说,就是决定去远足,孩子的监护人是我,我就应该决定他的日常,有商量的余地?
其次,家庭的集体活动不参加,这种念头就不应该存在在孩子的脑子里,这是上幼儿园之前就该确定的观念。
再其次,“打游戏一天”,这是不可能的,能放纵孩子打游戏去代替户外活动就已经是一定程度上的教育失败了,非要强调以及确定这个失败的话,就是加上一个不设时间限制(或者说是一整天这种无节制的长时间段)
真是家庭教育走到了者一步,很多家长就说“只能揍了”,但话说回来,真到了这个地步,揍有用?
【 在 hidenfly 的大作中提到: 】
: 举2个例子。
: 你觉得今天天气很好,建议孩子出去远足,孩子说我想在家里打1天游戏,不去远足。
: 你怎么办?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孩子油盐不进,口干舌燥说了一上午,然后呢?
: ...................
--
FROM 36.161.111.*
娃有个p的权利。
当然,不是说法律规定的那些,什么受教育的权利、安全生存的权利那些。
说的就是家庭角色里的“权利”,重申一遍:这方面娃有个p的权利。
理想:家长提供一日三餐,吃饱穿暖睡舒服交学费,剩下的孩子做主?无非是娃和家长博弈。
不少家庭是那种假惺惺(这个词有贬义,没错,就是贬义)的商量式民主,这个让娃决定,那个让娃做主,真正有冲突的时候怎么办?还不是矛盾升级,打一顿?
其结果是什么?1娃屈服,或者暂时屈服,按家长的决策来。2,家长屈服,几轮下来,宣布家庭教育失败。借口是叛逆。
--
FROM 36.16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