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名校的堕落
【 在 Zinux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一惯相信学习是自己的事
: 负责的班主任比上课老师更有价值
: 只要班风OK就行
: ...................
我深刻认为学习是同学之间互相竞争的结果,特别是初中以后,和家长与老师没有半毛钱关系。学风主要看生源。
--
FROM 120.244.220.*
【 在 neab12ab12 的大作中提到: 】
: 再贴一个知乎上看见的一个问答的截图
: 名校老师根本没见识过差生,管不住啊
: 认为老师水平高就能教好的妥妥是好学生的思维。
: ...................
我妈40多年前在重庆市中区一所普通中学教初三化学。她多次对我说,如果把重点中学的孩子让她教,一样能教出中考成绩优异的孩子。好孩子被重点高中掳走以后,她也是唏嘘不已。不过和她也没关系,因为反正她就教初三。不像那些教高中的老师,必须忍受学习较差的高中生三年,高考也基本没戏。
她们那所中学还有高中部,被重点中学掳走好生源后,高考每年上线(中专线就算上线)基本不超过1个,经常是0个。如今,这所中学现在要摇身一变,成为了复旦中学,貌似还是区重点或市重点。这所中学就在重庆网红打卡地——凯旋路电梯旁边,我就是那里土生土长的重庆人。
--
FROM 120.244.220.*
【 在 ericzeng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是53中的嘛,也和复旦扯上关系了?
:
重庆复旦中学(Chongqing Fudan Secondary School),是复旦基础教育联盟学校之一,2005年被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列为重庆市重点中学。
重庆复旦中学创办于1935年,1937年更名为复旦大学附属中学;1954年更名为重庆第十二中学校;1995年恢复“重庆复旦中学”校名;2004年,原重庆复旦中学与重庆市第五十三中学合并,成立今之重庆复旦中学。
据2016年1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设有凯旋校区和竹园校区两个校区,共占地70余亩;共有75个教学班,其中,初中30个,高中45个;共有教职工300余人,在校学生3700余人。
不好意思,原来53中粘了12中的光。但我妈说12中和53中以前都是渣中。市中区最好的高中是41中(如今习惯叫巴蜀),其次是29中。41中在我小的时候其实不咋样,后来的校长估计和人大附类似,善于掐尖经营,再通过和房地产商合作,成就了重庆新的重高格局。而我的母校,由于不善于经营,最后在重高中排名最后,也是后话了。
--
FROM 120.244.220.*
【 在 ericzeng 的大作中提到: 】
: 呀,53中都变成市重点了呀。
: 41中以前不至于是你说的不怎么样,怎么也是能和138并列的
:
上个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上半期,1、3、8、41、20、西师附中是差不多的重点中学。但实际1、3中还是好一些,毕竟沙坪坝教育类似海淀,在掐尖不太狠的年代,这些学校基础生源还不错。那时候,我的母校20中也还好,我毕业那年,除了文科省状元,4个北大,4个清华。感觉那时候西师附中稍微弱点,毕竟地理位置偏僻。如今,20中已经在上述重点中排名最后了。
但是,巴蜀、南开冲到了最前列,他们都擅长和开发商勾结,举办私立,掐尖点招,中国近20年崛起的初高中,都是这种模式,而不善于此的学校,慢慢就泯然众人了。
--
修改:davisliuyi FROM 120.244.220.*
FROM 120.244.220.*
【 在 ericzeng 的大作中提到: 】
: 没有冒犯你的意思,但实事求是的说,在上世纪育才和13841不在一个档次啊。。。
:
也没有冒犯您的意思,在我记忆里的80年代末90年代初,育才是省重点,1、3、8是市重点,但我一直承认1、3、8比育才分数线高,但41中不是,他们都没有出过几个省状元,我们20中那时候还经常有文科省状元。
41中就在市中区,这个区做生意的多,学风一直不咋的,九龙坡区是工业区,确实生源不咋的。沙坪坝区是文化区,所以1、3、8总体更好一些。因为我妈就在市中区,教学30多年,在她眼里41中挺好,但不如1、3、8,因为,用我妈的话说,市中区的孩子,高中毕业,哪怕初中毕业,随便都能找到工作,谁好好好学习呢。而那个刚刚改革开放的年代,做生意的肯定比文化人社会地位高,没几个觉得读了大学的和老板相比高几分,这就是市中区的文化。类似江浙沪的人,特别上海那边的,你说你是个清北毕业或者你是大学教师,但你是穷光蛋,就是被人瞧不起。
我观察的事实,20中确实没落了,但在我念书的时候,和1、3、8是一个档次的。41和20中应该属于同一档次,西师附中稍差,还有个外语学校也不错,但后来英语专业不吃香了,也泯然众人了。
--
FROM 120.244.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