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语文靠积累,这话里的积累具体指什么?
细化,具体化
拼音掌握了没,
汉字认识识字量并能写
词语的意思
成语掌握了多少,知道成语的意思并且能在适合的场景应用
唐诗300首,背诵了多少,随着年龄大点,意思都弄明白了没
宋词背诵,掌握了多少
古文(从聊斋,古文里选出来的) 掌握了多少, 比如古代的 穿青衣知道什么颜色吗,就是现在的黑衣服,一般都是奴仆,低级衙役穿的, “走” 就是现代的跑
很多文章节选自,史记,四大名著,资治通鉴,左传...
这些书读的多了,了解历史脉络,知道人物故事情节, 背后的意思,小说的背景(当时什么朝代,社会风貌和环境,有哪些社会习俗,人和人怎么交往,吃的东西,穿的东西,官场什么样,做买卖什么样,人物对话背后的意思, 人性什么样) 内容不要太多了
这些不都需要长期的积累,一点一点增加, 都是从学生过来的,如果工作后还看历史或者古典名著小说,就知道怎么学了
--
修改:littlebenben FROM 218.30.181.*
FROM 218.30.181.*
妥妥的干货吧,多看历史书,古典名著,能了解的当时社会的方方面面,红楼梦和金瓶梅多读几遍,就发现社会发展只是科技,生产力的变化,人的想法,人心和人性,欲望从古代到现在,再到未来几百年后还不会变
【 在 omc 的大作中提到: 】
: 受教了,非常有收获!
: :细化,具体化:拼音掌握了没, :汉字认识识字量并能写:词语的意思:成语掌握了多少,知道成语的意思并且能在适合的场景应用
: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5.7
--
FROM 124.64.22.*
很对。
语文这个东西,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都未必懂,
人随着年龄增加,工作,接触社会,阅历增加,对语文的理解就深入了。看历史,看小说,古人的名著,包括外国人写的小说,十几岁看,和20几岁,30几岁,40多岁看,看到的内容都不一样。能了解社会背景,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比如主人和丫鬟仆人,主人可以像处置物品一样处置奴仆),现在人看着不合理的事,放在当时很合理,能看出为什么重男轻女,为什么统治阶级和平民矛盾很大,官僚贵族可以一夫多妾还有合法的青楼,老百姓卖儿卖女卖自己,还能看出作者的三观,都是受时代的影响和制约。还有人情世故,和现在的几乎一模一样,未来也一样
语文怎么学,我觉得看大人对语文的理解,怎么引导了, 不引导小孩入门,让小孩自己琢磨,可能到小孩3,40才会明白很多事,等明白了就是中年人了,那不就是耽误了小孩了
【 在 omc 的大作中提到: 】
: 没错,我认为不但干,且是精髓。我们最近学课文,接触到了屠格涅夫,看了点他的散文集,也能管中窥豹了解到在当时俄国的社会背景,农奴制,有钱大文豪内心想法等。确实这些东西的积累我认为才算得上积累中的正道吧。至于应试做题那一套也需要积累,但那应该不算语文的积累,更多算答题技巧的积累。
: :妥妥的干货吧,多看历史书,古典名著,能了解的当时社会的方方面面,红楼梦和金瓶梅多读几遍,就发现社会发展只是科技,生产力的
: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5.7
--
FROM 124.64.22.*
每本书,每个人的观点都有他自己的倾向性,屁股不同看法不同, 对同一件事同一个人的看法,完全相反的评价可能都有道理, 所以不能直接人云亦云,
足够的输入(读书和别人的经验 )+ 自己的亲身体会, 形成自己的思考和看法(站在自己的位置,形成对自己有利的经验 才是自己的)
【 在 mymz27 的大作中提到: 】
: 先赞一下
: 之前好像也看过这位ID对育儿 或是学习的一些见解 也挺解惑
: 欢迎多多分享经验
: ...................
--
FROM 218.30.181.*
引导小孩早熟点,对人对社会多了解一点, 只要比同龄人早熟一点点,就竞争胜出了
【 在 Evazhang727 的大作中提到: 】
: 四十不惑,你想娃14就学会的人生道理悟出来很多东西,本身就是拔苗助长,为啥红楼梦里宝钗不那么讨喜,不就是少年老成嘛!这个词本身就不是什么好词
--
FROM 218.3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