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小学只学文化,不培养爱好,不在别的方面浪费时间
正常,因为孩子水平已经达到“特长”了,太消耗时间和精力了,大部分家长就不会再给孩子加“不上不下”的兴趣班了,除非孩子对个别有兴趣。
孩子点招进入重点初中,和文体特长生没区别,小学高年级到小升初期间,自己某项特长已经到很高的水平,在为12岁以后转入下一个“半职业”阶段做准备了,其他的方面就维持下限水平就够了。
--
FROM 1.119.157.*
哦,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因为你的假设就不成立啊。
因为你无法证明学区差的就不上兴趣啊,就不培养业余爱好啊。
这个话题就没有任何意义,就变成“我认为”“我身边”。
因为你并不知道学区差和学区好的家长族群是怎么分布的,这种分布会有什么影响。
那一会上来个家长,说让身边都是学区差的家长才更爱报兴趣班,他所在学区好的家长都只抓主科。。。。
【 在 Itsraining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说的是从来没有上过兴趣班,没有培养过业余爱好
: j
--
FROM 1.119.157.*
哦,明白了。
这个简单了,很好回答了,每个家长都知道标准答案:被迫选择。
并非不想,而是不能。
人人都想孩子拥有尽可能多的特长和兴趣爱好,但是最后总要接受现实,有特长很好,没有特长只有兴趣 也不错,既没有特长也没有兴趣一样ok的。
【 在 Itsraining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没说学区差的都这样,只是说有的人因为学区差而这么选择,怎么看待只学习不培养爱好。
--
FROM 1.119.157.*
当然了
学龄前和小学低年级,家长都是很开明,孩子有兴趣的课外班没有家长会限制的;
问题是你进入几年的训练后,就是会有取舍啊。
原因也很复杂,有时间精力考虑的,有经济能力考虑的等等。
当过家长的人很清楚,孩子没有完美的培养路线,现实都是各自家长“主观设计”在强干预的。
这个没有对错,只是命运。
比如家长干预孩子兴趣班,但是最后效果是集中资源,最后进入重点学校,这是对的吗?
家长尊重孩子意愿,放弃天赋最高的特长,最后在长板没有开发最大化,反而平庸了,这是错的吗?
都不是,只是个选择,不是简单粗暴的以结果来判断,因为这个会导致很多次生结果和连锁反应。
只是个体选择,个体有个体的各种各样理由,仅此而已。
【 在 Itsraining 的大作中提到: 】
: 可惜孩子有喜欢的兴趣班,就是不能学。
--
FROM 1.119.157.*
有可能是钱的问题,也可能不是钱的问题,那要问当事人了,这个事情本质上就没有共性的。
【 在 lixianghui 的大作中提到: 】
: 如果免费呢?
:
: 可惜孩子有喜欢的兴趣班,就是不能学。
: ...................
--
FROM 1.119.157.*
非常有可能
就比如你会问一个家长:为什么你不给孩子报名课外兴趣班?
那人家可能会马上反问你:为什么必须给孩子报课外兴趣班呢??
是不是灵魂发问,哈哈。
你是不是无法回答。。。。
因为你回答了,你说了你报名的理由,你马上就能明白对方不报名的理由了,大家只是不同的家长而已。
【 在 Itsraining 的大作中提到: 】
: 一年级就没有,没学过
--
FROM 1.119.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