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育不是“教人狡辩”
语文虽然不像数学物理,有一个绝对的标准,对就是对,错就是错。但是语文题目的答案不能与常识违背,要能够说服大多数人,不能让解释看起来是狡辩。
版上刚刚热议的那道看画选诗的题目,无论最后给出的答案是B还是C,最终的解释都会看起来是强词夺理的狡辩
如果答案是B,原因肯定是更加贴切。但是会有人质疑,题目中说了,从陕西旅游回来画的画,画的应该是陕西的风景,B诗句描述的是江南(金陵),面对这种质疑,只能是强词夺理:“别想多了,与画贴切,和去哪里玩没关系”,“谁说从陕西回来就一定要画陕西呢”,“陕西也有类似江南的风光啊”。
如果答案是C,原因肯定是“陕西回来的画”,ABD描述的都是江南风光。但是同样会有人质疑,黄河明显和图中的河不符啊,黄河是雄壮的,面对这种质疑,也是只能强词夺理”黄河那么长,有雄伟壮观的河路,也有平缓的河路啊,这里画的是平缓的河路“,但是黄河已经成为文化符号,提到黄河只能想到雄伟壮观奔腾向前,这是中华民族的精神。
总之,这个题目无论怎么解释答案,给人就是一种的狡辩的感觉。
--
FROM 125.33.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