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兄弟俩,一个数学集训队水平,一个上本科都费劲,咋解释
很多人都认为遗传是决定智力的主要甚至是决定性因素,但这个说法是错误的。
学龄前儿童,尤其是0到3岁的婴幼儿,其大脑神经系统还在发育中,后天环境对其智力的发展起到绝对重要的作用,完全可能超过遗传因素。
参见文章,“浦慕明:意义非凡的脑科学”。自己搜一下。其中有一句话:
值得注意的是,大脑神经网路的形成和修剪过程都是在出生后几年的关键期完成的,婴幼儿期的教育对一个人的智力发育比入学后还重要。
--
FROM 111.199.186.*
【 在 defeatyou 的大作中提到: 】
: 生物学理论很多都有争议的
: 看看得了
: 我看的犯罪心理学,里面也有一派认为,犯罪行为是天生的
关于这个神经网络的发育和生长,连接的形成,突触还有什么神经递质什么的,应该是基础的概念性理论了,看浦慕明说的,虽然还有很多细节没有完善,但也算是靠谱了,尤其是,婴幼儿的脑神经还在持续发育,所以重视这点对智力的影响当然很重要了。
只是好像没看到有具体的临床研究,表明什么样的教育措施和方法对婴幼儿的智力有如何的影响。还是缺少具体的实例。但婴幼儿教育对智力的影响绝对可以上升到主要地位。
这是个好消息,意味着父母无论有什么样的智商,只要婴幼儿总体发育健康,那么就有希望培养出高智商的孩子。
--
FROM 111.199.186.*
【 在 USSRCCCP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个也没办法证伪,多半是伪科学。
蒲慕明,籍贯广东省大埔县三河镇 [9] [39],1948年出生于中国南京,神经生物学家和生物物理学家,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1]、中国科学院院士 [2]、香港科学院创院院士 [3],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Paul Licht杰出生物学讲座教授 [4],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 [5]。
1970年蒲慕明从台湾清华大学物理系毕业后赴美留学;1974年获得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生物物理系博士学位;1976年进入加州大学尔湾分校生物物理系任教,先后担任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1985年开始在耶鲁大学医学院分子神经生物学系任教授;1988年担任哥伦比亚大学生物学系教授,同年开始参与筹建香港科技大学 [6];1996年在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生物学系担任Stephen W. Kuffler讲座教授;1999年担任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2009年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201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2016年获得格鲁伯神经科学奖 [7];2017年放弃美国国籍,恢复中国国籍。 [37]
蒲慕明主要从事细胞膜生物物理、神经轴突导向机制、神经营养因子与神经突触可塑性的关系、突触可塑性的机制、神经环路功能等领域的研究。
--
FROM 111.199.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