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Re: 奥数班退了,作文班退了,英语自学
问题是99%的家长做不到“有针对性的一对一提高”。。。
家长是做不到掌握某个课程的完整教材,系统学习某个课程教学方法,背过教纲,有一定的教学经验等等。。。
说句很现实,机构里最水的简单培训,按照机构自己研发体系教学的老师,也比大部分家长教强100倍的。
所以报课和家长辅导,其实是不矛盾,而且是1+1大于2的选择。
--
FROM 1.119.157.*
是的
两种方式各有各的局限,谁也无法完全替代谁。
这才是教育的本质,家教结合,无论是校内还是校外机构。
老师提供教学基础框架的,家长额外提供针对性的辅导。
当然,你说没钱那单说了,我的看法的前提是孩子在家庭经济范围内,活到最好的学习效果;
如果钱不够,就目的就不是最好的学习效果,而是相对经济性价比,钱省点,效果差点,但是消费比高,凑活了。
【 在 Itsraining 的大作中提到: 】
: 机构也做不到针对性提高,还要给钱,除非能找到好老师一对一。
--
修改:naohai FROM 1.119.157.*
FROM 1.119.157.*
也不是啦,首先这就是一种选拔过程,而且能坚持下来也不是普娃,已经是学霸了。
你想想,能坚持3-6年在机构的相对高端版型,能最终理解解题方法,并且通过高强度训练机械记忆,都不是普娃,普娃早就被淘汰了。
dz重点校看重奥数成绩并非是指望这些孩子们真能高中打奥赛,大部分只要能幸存下来到6年级的,都是未来中考普通赛道上的高分学霸潜力股。
所以小学奥数不是简单分层凤毛麟角的奥赛苗子,更大功能是分层二级天赋且可以抗压学习的学霸生源。
【 在 Itsraining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是自学的也许有用,普娃在机构死记奥数解题套路真没用。
--
FROM 1.119.157.*
不是海淀的问题
各区家长都有鸡娃的,鸡娃不看生活的学区或者身份证的前六位号。
鸡娃看的是父母阶层,父母学历、工作等等这些属性,只是说海淀区因为各种早期北京的行政规划,造成这类家长族群比例比较高,最早形成规模了。
实际上全国类似条件的父母都是类似的教育观,不在乎你是在北上还是省会,甚至三四线城市,差异是北上这个中产家长组曲比例很高,所以扎堆成规模了,就引起话题了热点了。
【 在 Itsraining 的大作中提到: 】
: 北京鸡血重地是海淀吧,区不一样风气不一样。
--
FROM 1.119.157.*
对啊
机构是以营利为目的的,只做竞赛高端班,无法利益最大化嘛。
经营策略就一定要下沉和更细化的分层啊。
人家高端班的卖点,和中低端版的辐射挣钱也不矛盾。
普通家长搞不清这个游戏规则,一部分就是随众心态啊,反正也不贵,有枣没枣打一竿子呗,大家都报了啊,我不报我吃亏啊。
所以这就是很复杂的事情,机构承载的不是简单负面的收割韭菜,也不是正面说辅重点初中分层,机构即帮助了一部分天赋苗子因材施教,也顺手收割了普通家长的钱包,灰色地带啊。
【 在 Itsraining 的大作中提到: 】
: 机构的高端班型是少数啊,大部分孩子在普通班型
--
FROM 1.119.157.*
因为义务教育的公平和个性化“因材施教”是对立的!!!
在教育执行过程里是无法兼顾的,侧重一面,就会导致另外一面走歪路,出现漏洞;
所以,就是面多了加水,水多了加面,要经常性的调整倾向。
你观察下几十年的教委思路啊,经常性的摇摆。
【 在 topus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么好的办法为啥不放在义务教育体系中执行
--
修改:naohai FROM 1.119.157.*
FROM 1.119.157.*
道理是这样,应该与时俱进,但是政策也是有惯性的,而且会产生利益纠葛,于各种阻力会有自己的论述。
那调整就会有幅度大小,其实很多东西双减之前就有在做,但是可能力度有限,那双减可能是一个节点,但是也不可能全部能覆盖,还是会有一小部分慢慢收圈的。
今年各区dz不就是演示了吗,闹出一定声量,但是也没有一刀切,大方面是定调的,明年会再缩圈的,不疾不徐。
我个人感觉dz是迟早要退出历史舞台的,毕竟校外机构在萎缩,校内操作越来越不方面,各种影响下,家长参与门槛也逐年提高吗,这个东西没有规模了,漏网之鱼和滥竽充数的比例就会大,干它的性价比就越来越低了,最后就是鸡肋化,而且无论是北京还是参考各地,高考才是衡量学校的硬指标,所以初中部心里底线是可以接受撤出的。
那五年级的极少数高端参与者,名正言顺的高端选拔就性价比高了呗,而且参考德国和新加坡模式,四五年级分流也有一定科学依据,那不整体分层,抓一些顶尖天赋就不太影响义务教育的公平性了。
【 在 topus 的大作中提到: 】
: 所以说历史上因为资源紧张而不得不好钢用在刀刃上的各种政策要慢慢退出了,再人为的去拉大各个学校水平就说不过去了。
--
FROM 1.119.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