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我对“鸡娃”的理解
我反复多个回帖提醒3、4年级以后是小孩加速分化的关键期,之前是专注、自驱、道德品质培养的关键期。
个人看法:
1,鸡娃并不一定是主科学习,音体美只要带有任务、目标,就形成了管控,就是鸡娃一分子。
2,偏多的游历、行为管控 都属于鸡娃一分子。
3,苍白虚伪的规范说教,现实利益的权衡计较等都会影响孩子的成长方向,可能并不适合孩子的原始流程,这就会成长为教育假象。功利性教育也属于鸡娃一分子。
个人建议:
1,严格规范约束最基本的行为规范,其它让孩子自己按程序摸索成长,容许孩子有缺点。
2,没有绝对的自由,找到孩子特性,鸡一样,两样是极限,鸡娃同时必须更加放松其它约束,以消弭管控压力对自驱、专注力的腐蚀。
3,切勿形成表面的教育优良假象,其实孩子内心完全不认可,只是妥协;重要的是对孩子心境的培养,是由内而外自发的素质表现。
4,阴阳互补,人是一个中和体,幼儿期保持日均3小时完全自由的玩耍很重要!!!这是自驱、自主、专注的前置基础条件,会在小学高年级后逐步体现。
--
FROM 202.160.157.*
我是赞成鸡娃的,什么娃都要鸡,但鸡娃不是个人的事情,还有一个孩子是承载主体,必须考虑孩子的耐鸡度。治大国若烹小鲜,其实鸡娃也是。
鸡娃需要娃来承载父母的意志,是父母与娃两个层面的配合,其实是一个合作的过程,如果只是父母单方面的意志在驱动是很容易反噬的,耐鸡确实是天赋,但大部分孩子没有。
另外根据娃的特性鸡娃,才能具备更高的效率,逐步提高娃的耐鸡性,甚至促使娃自鸡,而“想鸡什么就鸡什么”其实就是单方面的强制,大多得不到良好的反馈。
不赞成鸡娃是主观、个人的事情,我认为鸡娃需要客观,鸡娃意志和承鸡主体是分离的,所以也不是个人的事情。
【 在 quicksand 的大作中提到: 】
: 也谈谈我对鸡娃的个人理解。
: 首先,鸡娃是一个很主观、很个人的事情。
: 主观,是因为每个人对“鸡”的定义都不一样。有的人认为校内60分及格就可以,刷个黄冈学霸实验班就是鸡。有的人则认为只学校内,学奥数剑桥就是鸡。还有的觉得上三五个奥数班是鸡,也有觉得逼孩子晚上刷题到十一二点是鸡。
: ...................
--
修改:scubawh FROM 202.160.159.*
FROM 202.160.159.*
治大国若烹小鲜,鸡娃也是
【 在 weiminglake 的大作中提到: 】
: 感觉像一门艺术,如何处理好管与放很不简单。
:
--
FROM 202.160.159.*
小鸡怡情,大鸡伤身
【 在 Itsraining 的大作中提到: 】
: 有节制的鸡,降低成本的鸡,毕竟现在大学生也不值钱,考不上名校好专业前途都那样。
--
FROM 202.160.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