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分享一下关于天赋研究的阅读思考
看到群里有家长问怎么发现孩子天赋,去年因为工作需要+自身兴趣,集中阅读过百余篇/部关于天赋研究的中外文献,很有意思。感觉有几个基本的点很重要。
一是关于天赋到底是不是“天生”的,即是先天固有不变的优势,还是后天环境中发展而来的特质,研究界莫衷一是,哪怕在生物学领域都有两派截然不同的观点和证据。特别是这还涉及到对天赋的定义问题。但至少给我的启发是:不要去贸然judge孩子在某个领域是不是有天赋,否则很容易以“没有天赋”的暗示限制住孩子本可以发展出来的优势,自信心对人潜力的激励是非常重要的。
二是跟第一个问题有关的,之所以没法就天赋是否是“天生”的达成共识一个很重要原因在于,人们对天赋的评判往往跟成就表现也就是实际表现出的结果联系在一起。但成就跟天赋之间不是线性相关,这两者关系非常复杂,至今没研究明白。其中有的内容可以用一个大白话来表述:成功的路不止一条。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我们家俩姐弟学音乐,弟弟从娘胎里就受姐姐学音乐的环境影响,看起来更有音乐细胞,姐姐实际是个理工直女。这俩在同样的年龄面对同样的音乐练习时,如果其他外部因素一致,谁会更省心?看起来是弟弟——我起初也这么认为。但事实证明:不好说。这俩难点优势不一致,姐姐学习认知能力更强,练习时可以用这个能力去弥补“音乐细胞”本身的短板。历史上很多音乐家也是这样各有各的发展优势,有的是因为特别努力,有的是因为特别聪明,有的真是音乐世家熏陶出的“细胞”,而且成就都不相上下——但人们往往误以为“细胞”这个才算是“天赋”,认为这个才是成功关键。
三是人们谈及天赋时,往往容易和“兴趣”这个概念混用,把天赋等同于“兴趣”。孩子们会有不同的兴趣,但兴趣也并不都是“天生的”,这里可能既有内在先天的倾向,也有很多后天因素在里头,当然兴趣的概念、兴趣和天赋的关系这就是另外一个话题了。
最后关于如何发现孩子“天赋”,个人有两个体会:
一是在孩子自身内部和孩子之间两个维度去比较。看孩子自身在不同项目中的选择,也许会觉得他在某些领域项目中有更有兴趣或者更有优势,但接下来也要和其他孩子去比较,看看同一个项目中,不同孩子的表现区别是什么,从而更好给自己孩子定位。
二是比让孩子成为天才更重要的,是在这些比较中,学会发现、尊重和引导孩子的特点,没必要拿孩子短板去死磕别人长板,但也没必要一看到在某个领域天外有天就自我认怂垂头丧气,“成功的路不止一条”,我也一直告诫自己:家长只有先尊重孩子的独特性,才能帮孩子更好地悦纳自我、成就自我、超越自我。
--
修改:candysnow FROM 183.173.95.*
FROM 183.173.95.*
对儿童来说,可能补“短板”和发展“长板”同样重要,很难取舍,因为长远看真的各有各的好处。
所以这个时候更建议看孩子兴趣,如果孩子兴趣做不了判断,那就是看价值取向,但儿童价值观还不稳定,其实看价值观最终看的是家长价值观。
另外,如果不是老天爷真的追着赏饭吃的,天赋能走向什么样的成就,非常看家庭能够提供的长期支持。什么是老天爷追着赏饭吃,看看王羽佳,跟她比,郎朗可能都算不上。
【 在 siry3219 的大作中提到: 】
: 学习了
: 我的困惑就是如果家长根据经验判断出并不有天赋的方面,是应该拉短板呢,还是去发展长板,时间是有限的。
:
--
修改:candysnow FROM 183.173.95.*
FROM 183.173.95.*
所以信心和投入都非常重要
很多最后呈现出的天赋,这两种因素都占了很大成分
特别是信心,有一个理论认为You are what you believe。但很多人都会忽略信心的魔力,不仅孩子自己容易没信心,家长也容易对孩子没信心。但孩子的信心首先是来自于家长和老师
【 在 quicksand 的大作中提到: 】
: 确实,感觉天赋受多重因素影响,未必完全是先天赋能。
: 先天,遗传,环境影响,平台资源,不会完全决定天赋,但都会对天赋的发展产生影响。
: 父母对孩子天赋能做的,也就是:发现,支持,引导,挖掘,促进。
: ...................
--
FROM 183.173.95.*
是的呢,而且现在有一类观点认为,能够认真主动地学习,这种非认知性因素本身可能也是一种“天赋”,也是很多家长所谓的耐鸡不耐鸡
【 在 vimin 的大作中提到: 】
: 就像你说的,有些人没什么个别项目的天赋,但是对于对于任何项目,在家长推动或者自己的想法,都能主动认真的去学去练,我感觉这个对于普通人最重要。
: 有些孩子遇到困难的就不想去学;有些学的快,但是眼高手低,不想花时间认真的去学。
: 实际上我说的这天赋在很小的时候就能看出来,尤其是很小时候学兴趣班时就能看出来。那时候孩子可能对任何兴趣班都说我想学学,但是学了一段时间后,感觉难得兴趣班,不想去,自己擅长的兴趣班,不想平常去练。
: ...................
--
FROM 183.173.95.*
其实短板长板选择的问题在很多人身上都存在。
比如我自己,更擅长更敏感更被公认的职业能力是A,但是我并不喜欢做A方面的事情,有选择的时候就麻利地转岗到了自己更喜欢的B,虽然B不算短板,但B的职业能力确实并不那么突出。不过我并不觉得不在A方面继续发展是件可惜的事,因为确实不喜欢那种生活状态,哪怕可能能取得更好的职业成就。
而之所以关于孩子短板长板的问题更令我们关注和困扰,我觉得原因在于我们把孩子工具化了,没有尊重孩子的主体性。所谓工具化,就是潜意识把孩子看做一个实现自己认为“正确”的理想梦想的工具,于是自然认为要“物尽其用”,要让工具的长处(天赋)发挥到最大,才不可惜。而如果从孩子的发展视角来看,也许更重要的不是效能最大化,而是孩子自己更加满意和幸福。我觉得这也是天赋“后天论”观点的优势,强调天赋是可以在后天发展和培养的,可以让孩子更好地把握自己未来的主动权,不用太执着于一定要在“天生”的优势上去搞出个什么名堂,或者不能涉足某个领域。
其实很长一段时间来,我家老大也面临取长还是补短的问题。她的身体协调性、肌肉核心力量都非常好,所以从小体育就有优势,比如10岁仰卧起坐不专门练的情况下一分钟68个。可我们一直没让她往这个方向发展,虽然假期也会集训游泳、舞蹈,但都是为了锻炼身体的目的。有时也会觉得不搞体育特长有点可惜,不过我们觉得她体育天赋但还没到老天爷追着赏饭吃的程度,也不想去搞二级运动员、体育健将这些特长,觉得这个能力能让她以后在身体锻炼和体育活动中不吃亏就够了。而她的音乐本来是短板,但我们花了很多时间在这方面,用老师的话说终于逆改基因,不过同样没到可以称作是“特长”的地步。看起来也是很不“经济”的事情,但想想从小时候唱歌严重跑调变成到了唱歌音准好,会两种以上乐器,多了好几种愉悦自己、表达情绪的方式,另外音乐的补短也给她带来了很多当初意想不到的“收益”,比如说帮助她听力灵敏,外语学习的发音学得更更标准更轻松,比如说唱歌音准好帮助她在同伴交往和学校音乐课上获得了更多自信等等,这些在成长中也是很重要的。
【 在 quicksand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以前听过一个讲座,说的就是如何处理长板和短板的关系,到底是扬长还是补短。
: 按那个老师的观点,需要看长板长到什么程度,短板短到什么结果。
: 如果长板足够长,能否Cover短板的不利影响,达成自己目标,那就坚定地去发展长板。
: ...................
--
修改:candysnow FROM 183.173.95.*
FROM 183.173.95.*
一看您就是专业的^_^
是的呢,儿童早年,甚至胎儿期的外部刺激都非常重要。比如音乐在胎儿期的作用。还有婴儿爬行期的爬行不仅是有利于感统发育,还有利于核心力量发展,特别是能有效练到上肢力量。
【 在 sunufida 的大作中提到: 】
: 感谢分享,很是赞同。
: 补充一个观点:天赋和大脑某一区域的发育有关系,大脑的发育在儿童早年是可以通过训练强化的。早年耳濡目染的环境可以造就后面的“天赋”表达。还有正想反馈可以成就兴趣。大脑的发育长板加兴趣成就天赋。
--
FROM 183.17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