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讲数学培养的帖子别信
完全是误导人,本人小学学渣(数学从来没及格),中学数学变好,大学里面选修数学专业课都是轻松过,现在辅导大儿子到初中数学还可以(初三能够偶尔满分)。
孩子学习数学的最大动力就是兴趣,如果不能建立起兴趣,形成快乐的正循环,基本上很难持久。
很多人知道兴趣是动力,但是如何建立兴趣就很少人会做了,我的理解要做两方面的内容
1、在很小的时候,注意三四岁的时候,可以让孩子搭积木,七八岁大一点做拼接,这么做的目的让孩子大脑做分层次的逻辑处理,类似于后面解应用题,如果深度理解数学题,假如一个应用题分成三步解决,每一步对应一个知识点,差生和好生的区别在于差生需要在100个知识点里面搜索3个知识点,而好生会把100个知识点排除到10个知识点里面搜索3个知识点,这个排除的过程就是解题能力。
注意搭积木不是强迫孩子搭积木,是引导孩子,我的做法是把其他娱乐方式减少,家里买了两桶积木,大人常常在小孩面前拼,他就会很积极的参与,到后来自己一个人拼的有滋有味的。
2、假如你的孩子是普通学生,适合他的辅导老师是水平比他好一点点的老师,绝对不是那种数学拿满分的人,那会极大的打击孩子的兴趣,这点很重要,家长要把自己的水平降低到比孩子的水平来跟他沟通,你得把握住孩子的水平然后让他往前进一点点,在他前进的时候给他夸奖或者正向激励,我家的持续跟踪到小学5年级后面基本就不用管了,目前为止数学很少有不会的,高中还不知道。
--
FROM 27.17.83.*
随便搭积木,大人诱导着搭积木玩,久了就知道要么搭高度,要么搭形状,积木之间的组合就是数学逻辑,没有很多的组合形式,主要是切忌让孩子以上课的形式去学习数学知识,买了一大堆书籍弄的那么正式,孩子一旦错误大人不说他也会泄气,搭积木是一个没有任何负面反馈的娱乐方式
【 在 snailfly88 的大作中提到: 】
: 搭积木是随便搭,还是照图纸搭?
: 发自「傲娇的水母」
--
FROM 27.19.57.*
我讲了我的经历就是因为我自己是从差生变成好生的过程,所以我现在能够理解一个差生看到数学题脑袋都大了,特别是看到一大堆数学书籍,那是一种恐怖的噩梦,但是大人感觉好像没什么问题啊,你看父母也没逼迫你,你做的不好家长也不怪你,再加上虚假语气的鼓励,岂不知做不出来题目已经有一个无形的评价体系在告诉孩子,你很挫,兴趣点完全不能培养起来的,如果要想真正的培养兴趣,可以把数学思维折算到一种娱乐方式,一种不能有强输赢结果评价的方式,当然不一定是搭积木和拼接,再加上一个跟孩子水平差不多的数学菜鸡跟他互啄,他会有一种很强的游戏感,每次提升一点点,兴趣才有可能建起来
【 在 smallpapaya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说的和那位说的矛盾的地方在哪里?都是以兴趣主导吧。
--
FROM 27.19.57.*
我是农村长大的,到中学的时候有强烈对外了解的好奇,但是我们那里90年代才通电,什么纸都找不到,唯一的新鲜东西就是教材,反复的看教材当小说看,反反复复的看,然后不停的幻想里面的场景,初一期末的时候就数学开窍了,当时能够体会到世界好像变清晰了,感觉更理解规律了,顺带着数理化都好了,讽刺的是我的语文变差了
【 在 Ocelot 的大作中提到: 】
: 楼主小学学渣,中学数学怎么变好的
--
FROM 27.17.83.*
不一样,让孩子从里面筛选,比对,组合成房子,车子,飞机
【 在 WATERID 的大作中提到: 】
: 请问,积木大小都一样吗?
--
FROM 27.17.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