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Re: 闲聊
那我说了现在不考虑升学啊 我不明白刷题除了升学还能有啥好处在这儿这么被念叨
【 在 Realpig 的大作中提到: 】
: 不清晰说明你的期望值的话
: 最实的实话,就是刷题促上限
论坛助手,iPhone
--
FROM 184.151.37.*
刚跟娃学完今天的数学。那我一开始类比的也是他家的文科不是数学啊
至于他家数学 我也只是说1、他没必要拿国内的小时数来套加国的 因为加国标准低不少 2、时间分配上不必每年均分 大了可以多刷点
我也没说你不要刷题
我不解的是,文科学习,为啥要这么早这么多做阅读理解,我以为这些是考试拿分需要的,对孩子文科发展未必有益,这个对应我家的数学刷题
【 在 Realpig 的大作中提到: 】
: 如杀时间所说,没有说服,只是找到gap
: 他和你说的不是同一种人
论坛助手,iPhone
--
FROM 184.151.37.*
所以我想讨论的 真的是general如何促上限 也许更准确的说 促孩子优势项目(甚至不一定是学科学习)的上限
不是特指数学如何如何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5.7
【 在 Ivye 的大作中提到: 】
: 刚跟娃学完今天的数学。那我一开始类比的也是他家的文科不是数学啊
:
: 至于他家数学 我也只是说1、他没必要拿国内的小时数来套加国的 因为加国标准低不少 2、时间分配上不必每年均分 大了可以多刷点
: 我也没说你不要刷题
:
: 我不解的是,文科学习,为啥要这么早这么多做阅读理解,我以为这些是考试拿分需要的,对孩子文科发展未必有益,这个对应我家的数学刷题
--
FROM 142.184.180.*
那我就理解了 我之前对阅读理解的理解太片面了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5.7
【 在 tokilltime 的大作中提到: 】
: 阅读理解是一种能力
: 跟考试没啥关系
: 我只是在做能力训练
--
FROM 142.184.180.*
这个也就是保个升学 不是我想讨论的上限 学习时一定量的练习是必需的 在这之上 刷题特别是外界强加的刷题也许拉低上限也未可知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5.7
【 在 Realpig 的大作中提到: 】
: Generally speaking的话
: 任何一科都是对着基础,开刷
--
FROM 142.184.180.*
是的 如果到了高年级或高中 看情况刷题必需的话我也不会头铁
我们现在还早 也看不清未来形势 可以试错一段时间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5.7
【 在 Oliver87 的大作中提到: 】
: 那就少刷题
: 其实刷题在应试方面也是为了提高效率,但现在很多人走偏了,把它当成了个收集系统,效率奇低
--
FROM 142.184.180.*
是主要考虑到未来的生活质量。不过我比较有危机感,还是考虑到工作相关的。我说过有想过娃将来做数学,那么能不能做其中一个能撑到退休不被淘汰的,所以要促上限。如果不幸被淘汰,锻炼好身体能踏踏实实做个水管工也不错。两种可能似乎都跟刷题没啥关系。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5.7
【 在 mytt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猜我们在一个频道
:
: 你这个上限主要是指未来几十年的生活品质,而不是什么升学职位啥的
--
FROM 142.184.180.*
啊哈 我也是这个思路,提供必要的训练带入门,然后给孩子更多自由度,寄希望于他的自我探索能力。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5.7
【 在 Oliver87 的大作中提到: 】
: 另外给你个建议,我大概明白你对孩子未来的期望,也很赞同,但要达到你的预期,其实应该少操心,少干预,少规划,比如少上儿教版...一个事儿,你琢磨得越多,越会陷入既成体系的评价框架,哪怕你的初衷是避开这个体系
: 我娃打球,从小的目标就不是走专业,而是锻炼身体提升精神,满满的超脱感,也规划了很多非传统的东西,确实效果不错,但到最后你会发现,精心投入的越多,得到的就越多,就越离不开这个体系,跟那些立志走专业的孩子殊途同归了干脆。。。
--
FROM 142.184.180.*
这生活很多彩啊,娃自己开心也不被虚名所累,身心都健康。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5.7
【 在 mytt 的大作中提到: 】
: 同路人
: 我娃学钢琴不考级就是弹着玩自己还做曲子研究各种音乐
: 学西语也没有什么目的性,就是好玩
: 击剑也是,在同级别每次都要把人打哭,教练强压了才不得不去升个级
: 市面上有名的乐高大工程都拼完了
: 打游戏的时长光switch统计就得有两千小时了
--
FROM 142.184.180.*
还有我觉得我明天该做的是给娃报个运动的班,也分散一下我的注意力哈哈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5.7
【 在 Oliver87 的大作中提到: 】
: 另外给你个建议,我大概明白你对孩子未来的期望,也很赞同,但要达到你的预期,其实应该少操心,少干预,少规划,比如少上儿教版...一个事儿,你琢磨得越多,越会陷入既成体系的评价框架,哪怕你的初衷是避开这个体系
: 我娃打球,从小的目标就不是走专业,而是锻炼身体提升精神,满满的超脱感,也规划了很多非传统的东西,确实效果不错,但到最后你会发现,精心投入的越多,得到的就越多,就越离不开这个体系,跟那些立志走专业的孩子殊途同归了干脆。。。
--
FROM 142.184.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