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Re: 闲聊
以你的假设为前提的话,2000小时和5000小时的适用人群都是总数的10%...
【 在 tokilltime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相信有一部分人能做得到
: 但从高考成绩来说 80%以上的人达不到120
: 而且120的那些
: 也不可能人人这么高的效率
: 假设有一半人做不到
: 那么2000小时的适用人群已经不足10%
: 这是个风险很大的方案
: 对我这种普通人来说
: 按每天一小时推进更合理
: 如果真省下来时间就赚到了
: 反正不会亏
--
FROM 219.143.140.*
所以“小时数”是个没什么观测价值的量
【 在 tokilltime 的大作中提到: 】
: 很有可能啊
: 就连那17%的人咋学的我也不知道
: 比如里面一半2000小时一半5000也不是没可能
: 这时候就要综合自家情况
: 我自认2000小时肯定是不行
: 那就走个3000先看看
: 每天一个小时给数学在我家还是挺可行的
: 先这么搞一段
: 以后再多退少补
--
FROM 219.143.140.*
那就少刷题
其实刷题在应试方面也是为了提高效率,但现在很多人走偏了,把它当成了个收集系统,效率奇低
【 在 Ivye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个也就是保个升学 不是我想讨论的上限 学习时一定量的练习是必需的 在这之上 刷题特别是外界强加的刷题也许拉低上限也未可知
: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5.7
--
FROM 219.143.140.*
另外给你个建议,我大概明白你对孩子未来的期望,也很赞同,但要达到你的预期,其实应该少操心,少干预,少规划,比如少上儿教版...一个事儿,你琢磨得越多,越会陷入既成体系的评价框架,哪怕你的初衷是避开这个体系
我娃打球,从小的目标就不是走专业,而是锻炼身体提升精神,满满的超脱感,也规划了很多非传统的东西,确实效果不错,但到最后你会发现,精心投入的越多,得到的就越多,就越离不开这个体系,跟那些立志走专业的孩子殊途同归了干脆。。。
【 在 Ivye 的大作中提到: 】
: 是的 如果到了高年级或高中 看情况刷题必需的话我也不会头铁
: 我们现在还早 也看不清未来形势 可以试错一段时间
: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5.7
: ...................
--
FROM 219.143.140.*
有效的培养基本都是因材施教,顺势而为
但现实中的培养更多是想补短板逆天改命,比如提前学数学避免跟不上之类的。效果可想而知。
【 在 Ivye 的大作中提到: 】
: 嗯嗯不在其中没经历过肯定看得不准确只能说印象
: 感觉哪边大面儿上都还是筛选局国家只需要筛出需要的人就可以了家长关心的是培养局
: -来自水木社区APPv3.5.7
- 来自 水木说
--
FROM 117.12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