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Re: 闲聊
你如果这样思考问题
那你的世界没有任何风险控制的意义
幸好现实并不是这样
我知道你看不懂我在算什么
我也不打算解释
因为这个计算也确实帮助不到别人
说太多没必要
【 在 mytt (跳跳)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看,文科生的思维又来了。
:
: 因为这个变量会非常多,就算同一个人在稍微不同的情况下都会差的非常多。
: 类似混沌理论,蝴蝶效应。
--
FROM 142.179.74.*
哈哈哈哈别想那么复杂
一年级到高三的数学课时数
160*12*0.75=1440小时
这个可能不够精确但是这不重要
如果你认为50%上课没听 那你就720
再回想一下你上学的时候
除了上课之外
每天大概还花了多少时间复习写作业就行
毕竟这些活你逃不掉对吧
比如小学你一点不写 0
初中每天0.5小时
高中每天一小时 诸如此类
每年上学天数160
假期学不学习看你心情
最后肯定会有个数出来的
这里操作的关键是
数据可以往低估 但最好别往高估
比如9000小时学英语这就已经毫无意义了
对于2000小时搞定高考数学120
这样的数字我非常喜闻乐见
只可惜我想了想自家做不到
但2000背后的思路和操作方式我get到了
【 在 zyd (dd) 的大作中提到: 】
: 当时没去算的东西,现在怎么可能回想得起来
: 高中五门课的比例,初中是七门还是九门
: 每门每周做多少卷子
: 假期搞的是哪门课的专题(我只记得一次物理的)
--
FROM 142.179.74.*
所以说你没看懂呢
我在搞风控
没在求最优解啊
这也是为什么我说这个对别人没有用
因为风险只在我这里有
国内没有
【 在 mytt (跳跳)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看这不又是开始“一定为什么”了吗?
: 哪有那么绝对呢。
:
: 你当然什么都可以做,但有现实中很多事都可以做,要有优先级吧。
--
FROM 142.179.74.*
估一下平均值嘛
肯定会有个数的
哎你们理科工科的工作都要求这么精确吗
没有那种“先放个数试试差不多就得了”的时候吗
【 在 zyd (dd)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东西不是规律的呀
: 可能我某一周一天五小时数学,因为上次考差了
: 某一周上数学课都在做其他科作业,因为这一块太简单都懂了。
:
--
FROM 142.179.74.*
这边最低值1188
你的水平我不是精准知道但是大概知道
你为了高考学出11880那是不可能的
所以你看 肯定是能有个数的
anyway不必勉强
但我现在又涨了一点知识
原来商业之外“放个数就行差不多得了”的操作并不是常态啊
【 在 zyd (dd)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里估计误差可能是十倍的差距
: 那还有什么意义?
:
: 要是往系统输入这么大的误差,炸了都可能
--
FROM 142.179.74.*
这样的学生不会从奥数学起的
【 在 Ivye (忽而盛夏) 的大作中提到: 】
: 高考120就是我说的国内八九十(分)的学生啊 在这边足够了
:
: 其它的我不认为我说过啥哈
: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5.7
--
FROM 208.98.223.*
是的 没必要想太多
【 在 Ivye (忽而盛夏) 的大作中提到: 】
: 反正我觉得时间还早 十多年谁知道时代咋发展 说上下限的时候不特指成绩或升学
: 【 在 tokilltime 的大作中提到: 】
: : 这样的学生不会从奥数学起的
:
--
FROM 208.98.223.*
好的这句我记住了 谢谢
【 在 Realpig (小毛兔你好) 的大作中提到: 】
: 不清晰说明你的期望值的话
: 最实的实话,就是刷题促上限
:
: 【 在 Ivye 的大作中提到: 】
--
FROM 142.179.74.*
阅读理解是一种能力
跟考试没啥关系
我只是在做能力训练
【 在 Ivye (忽而盛夏) 的大作中提到: 】
: 刚跟娃学完今天的数学。那我一开始类比的也是他家的文科不是数学啊
:
: 至于他家数学 我也只是说1、他没必要拿国内的小时数来套加国的 因为加国标准低不少 2、时间分配上不必每年均分 大了可以多刷点
: 我也没说你不要刷题
--
FROM 142.179.74.*
比如读完一篇比较长的文章,能准确理解作者要传达的主旨,抓住各种细节信息,能列出文章的outline,做summary并复述等等
这些是阅读能力
阅读理解题是考察这些能力的一种手段
【 在 Ivye (忽而盛夏) 的大作中提到: 】
: 那我就理解了 我之前对阅读理解的理解太片面了
: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5.7
: 【 在 tokilltime 的大作中提到: 】
: : 阅读理解是一种能力
--
FROM 142.17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