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感觉你说的这个例子更应该用社会环境去解释,而不是教育。
比如国内的社会环境,对价值的认同过于单一,几乎只有权力和地位,比如搞一辈子技术没当官让人瞧不起等等,这种社会环境导致了一线工作一辈子,在普世价值观里面属于丢人的,而实际情况也正是这样,有本事的都升上去了不会一直在一线,有能力的目标也都是往上走,而不是把热情花在怎么更好的在一线工作上。也就是说,像你说的老太太这种有热情有自驱力的人,在国内的环境,转化成生产力,已经当领导了。所以才有了你说的,国内一线工作学习热情不够的情况。更简化泛泛地说,有热情的人都升职了,没升职的都是被刷掉的没热情的。。。
一线工作,某种程度上已经变成了贬义词,所以在这个环境下,谁也不会争先在一线工作的。
这跟教育的关系不如跟社会环境的关系大。
【 在 beckhamer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不推论陌生人的命运,人各有命,你不知道他混没混好是因为高考少考了一分还是因为得罪老板被穿小鞋了
: 我还是以这个60岁老太太为例,她19岁生的孩子,你可想而知她年轻的时候是怎样一个人。她28岁上的大学,读的物理专业,对工科感兴趣,然后转成工科,毕业后做过各种各样的工作。老太太跟我妈差不多大,可是学习能力跟我差不多,工作自律比我强很多,我时不时刷刷手机,老太太每天只工作8个小时,到点下班,但这8个小时是高强度的8个小时,工作量相当于我10甚至12个小时的工作量。
: 你也可以说,如果接受中国的教育,她可能会有一个更加平稳的人生,28岁没准博士都毕业了。但人的一生谁又能那么平稳呐?中国受过高等教育的硕士博士有多少60岁还有如此旺盛的工作经历呐?中科院院士算是中国受过最良好教育最自律的一批人之一吧,60岁有多少自己还在一线干活的?
: ...................
--
FROM 27.186.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