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
要是能把大神的作文点评都合集起来就好了。
【 在 tokilltime 的大作中提到: 】
: 整篇文章的内容,用词用句大部分是挺好的,词句方面的主要问题是错别字略微多了一些、套用修辞略微多了一些、个别句子语法欠讲究。那么,既然词句问题不大,为什么文章读起来凌乱呢?原因就是对“即景”这个词代表的时间概念理解不到位。 即景是眼前的景色,即景文是对眼前景色的即兴写作小品,类似画画的速写那种感觉,每幅画面的时间跨度不会特别长。回到文中,开头还是早晨雪花飘落,到第四自然段时间就变成“大雪过后”,感觉至少过了大半天了,就不太像即景了。小朋友这篇文章在即景和记叙之间反复横跳,读者读起来就容易晕。 那么,怎么写即景文呢。首先这种文是写景为核心的,大面积写景,附带少量记叙和抒情。其次这个景的写法呢,是想象自己举个照相机,咔嚓一下把眼前的景色拍个照片,然后照着这个照片介绍其中的景物。这样写出来,就很有即景的感觉,而不会像个记叙文。最后,要写多个景怎么办,那就是自己先站在一个地方,咔嚓拍个照片,然后介绍自己换个位置到了个什么地方,咔嚓又拍个照片,一张一张照片写,每个部分都保证是个即景,读起来也没问题。 搞定了即景这种写法,这篇作文就转换成了“写景怎么写”。这个问题就很基本了。先确定写作顺序,从远到近,从上到下,从中心到四周什么的,确保空间能力差的读者不会晕。然后有主有次地写,一般一个景写明白两三个主要景物就行,别贪多,贪多了就超过很多读者的脑容量了。大白话写完提纲,开始堆修辞做装修。修辞我提一句这个文里引用沁园春雪有点突兀,但是老师看着会很高兴……那就这样吧。将来可以记着找点更平易近人的写雪的句子,把沁园春雪替下去。 最后,小朋友这篇文章怎么改。第一段开篇开得很好,寥寥几句就展开一个雪花正在飘落、大雪已经下了一段时间的白茫茫世界。那么接下来,就赶紧“咔嚓”一下,把这个白茫茫世界长啥样写明白,而不要急着去写很具体的树是怎么想的房子是怎么想的。“雪海”到底是什么东西?既然“照片”里有这个,那就赶紧写啊。第一和第二自然段,都应该是从远眺的角度写这个很大的画面的,沁园春雪要堆也应该堆在这个地方,而不是被树啊路啊房子啊隔到第三段去。 这张远景照片写完了,可以写点近景或者具体的景物了。“大雪过后”这个扰乱时间线的东西直接删掉。小朋友们可以冒着雪打雪仗吗?完全可以啊。没必要强调大雪过后。作者怎么看到小朋友们打雪仗的?可以是远眺的时候看到,也可以是自己忍不住出门看雪的时候看到。但这两种观察角度,导出的写作内容就完全不一样。远眺的时候看到,那就把小朋友跟第一、二自然段的远景放一起写,例如“远远看到在纷飞的雪花中有模糊的人影跑来跑去”之类的。如果是自己忍不住出门看到,那就应该先写自己和妹妹出门,然后踩雪、咔嚓一张近景照片,照片里有小朋友打雪仗。这时候就可以把什么脸冻得红红的嘴边冒着白气之类的细节都写上,远景显然是写不了这个的。如果要凑字数的话,树啊路啊房子啊可以放在近景写,近处比远处更容易感受到雪的厚度,也可以跟远景的雪景有所区别。 最后的结尾,则需要更干脆一些。现在用了三个自然段结尾,有点拖沓。自己堆雪人拍照片发照片瑞雪兆丰年一段写完就行了,这些都跟即景没关系,出现的作用就是告诉老师“我可要写完了哈”。然后“瑞雪兆丰年”祝姥姥姥爷明年有个好收成太突兀了,至少得先垫一句姥姥姥爷在种地吧……如果搞不定这个逻辑的话,那就简单点,“跟姥姥姥爷一起分享‘瑞雪兆丰年’的喜悦”,就行了。 从这篇作文来看,字词句和修辞的基本功还可以,文章的主要问题出在写作逻辑,或者说,作者自己还没想明白要写什么。小学生作文字数少,传达的信息应该更简练清晰。比如这一篇,核心是雪,大雪,大雪的远景,大雪的近景,所有的描写都围绕“大雪”二字来写,最后才用“我”的一点点行动和抒情来结尾。把这个顺序想明白再调整内容,就容易了。
--
FROM 180.7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