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直接说是不是应该立场决定观点吧,俗称屁股决定脑袋。你是不是无法理解同样是男人,有人家暴,有人反对家暴。同样是女人,有人重男轻女,有人主张男女平等,有人提倡女权?你是不是无法理解同样的男人女人,因为教育和环境的变化,一百年前支持男尊女卑的比例和现在不同?所以你也无法理解,有孩子的人怎么可能反对欺压孩子,没孩子的人怎么可能支持父母欺压自己?你更无法理解,人首先是人,其次才是他的身份,人格独立的人不会被身份规定行为,不会因为一个人有多重身份而自相矛盾,更不会只讲利益不讲道理。很多亲子矛盾、夫妻矛盾,婆媳矛盾的根源,就是不把对方当人,而仅仅看到身份,导致关系脸谱化,没有真实的互动。比如妈妈只看到自己在节日被伤心,看不到对孩子来说也是节日,孩子也有她的期待和失落。妈妈只看到孩子体贴妈妈的责任,却看不到孩子同样有被体贴的权利。妈妈刻板地认为“孩子就应该听话”,“青春期的孩子可能躁动自由过了界”,却想不到自己的话可能是错的,自己也有可能无法无天。你前面说的责任和自由,纵容和溺爱的概念都不错,但你默认警察必是好人,看不到春联事件中,妈妈才是娇纵蛮横,被孩子过度包容和宠溺,惯坏了的那一个。刻板印象是一种很低级的思维,不该出现在高知论坛的教育版。
【 在 abitorPKU 的大作中提到: 】
: “绝大多数”和“所有”,“都”的区别都不懂的人,居然开口谈逻辑……
--
FROM 115.17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