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是衡量项目成功与否的难处:人生还没到终点,用什么标准来评判教育是否成功?
如果标准是高考,那这个模式肯定不如张桂梅校长的衡水模式来得有效
如果标准是视野、是幸福感、是终身成就,那这个计划也许最终能有更大的成果?
【 在 wker 的大作中提到: 】
: 普通孩子的智商是100,120已经算是聪明孩子了,这里面反复提到的那个女孩,在我看其实是被这个项目耽误了,就凭她说的把一张卷子都做对不是难事的本事,不需要这个项目考个211也是没问题的,而且还不用耽误3年
: 剩下那些专科技校的学生,其实当时要是能回原籍读初中高中,考上本科也是很大概率
--
FROM 218.19.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