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余爱好的话,其实要求也不高,自娱自乐肯定是可以了。
我是做科研的,所以还算是严谨,以及,我对各行各业的专业人士,都很尊重。我听过孩子自己摸的曲子,已经很熟练,但老师只点拨一些细节处理,曲子听起来气势感觉就有明显不同,所谓的艺术性,体会因人而异吧。
我们还是准备继续跟老师学,也可能上课频率会降低,也可能有机会会接触其他乐器,反正是业余爱好,玩儿的。但是时不时与老师交流,尤其是古典曲目,仍然会有收获。当然,老师跟老师也是不一样的。流行曲啥的,我们老师就让自己随便弹,她也不教~
【 在 BigTTBeHappy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们老师是大学钢琴教师,教专业的学生。对我们这些业余的学员就说,弹过的曲子太少,对音乐家缺乏了解,不同作者的曲子风格截然不同,细节处理,起承转合,抑扬顿挫,各有特色,尽量能理解多少理解多少吧。
: ======================================================================================
: 我只能说,如果你是一个理工科博士,做科研出身的人,一般是不会被这种话镇住的,也不会认为什么东西都要花钱跟着老师才能学。观察能力,思考能力,自学能力,钻研能力,执着精神,举一反三,终身学习充电.....都是科研人必备精神也是必须培养的能力,这些在乐器学习和练习上,同样适用。这种话,如果是我,我会把理解翻译成,“坚持练琴,坚持学习”,就行了。小学期间早早,过9级的孩子,中学,大学,工作后,一直与乐器相伴的,坚持练琴的,其实多的是,我生活中就认识很多这样的人。
- 来自「最水木 for iPhone 11」
--
FROM 223.2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