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俩娃在都在加拿大上公立学校。一个小学二年级,一个中学,加拿大公立应该属于楼主所说的标准的快乐教育。
单论学习任务可能比较难横向比较。而且中小学阶段有明显不同。
若说语文,加拿大小学的阅读量很大,而且对孩子的阅读习惯培养比较重视。如果看其它学科,单拎数学看的话,难度比国内低,而且没有像国内一样的标准教材和教程,无非是老师打印出的一些练习题,量也非常少,课外作业非常少,感觉一周的作业量也就是国内同年级的一天的量。期末没有任何正式考试。每到期末,只有看到老师按照学科给孩子的分数和评语才能对孩子的学习情况有所了解,平时家校联系基本为零。总体看,小学就是就是放羊。孩子们的确快乐的不得了。
中学阶段,学习任务开始加大,有些像大学修学分。如果要拿到高中毕业证书,学分要够,这是基本要求。如果申请大学,必须要保证gpa优秀,单科平均分数在95以上,而且要针对未来选择的大学和专业提前学习一些相关对口的AP课程,增加录取机会。如果想考好大学,无论公立私立,至少高中三年是不可能轻松的。当然,这些都是看孩子自己。如果未来只想考个技校,比如木匠,飞机修理,厨师,学校也有基础课程,孩子可以自己和辅导员讲,提前规划。
我的观察是,单从孩子们状态看,无论小学生还是中学生的确是比较阳光开朗,而且非常懂礼貌。高中生普遍愿意承担一些社会责任或者参与组织一些活动,当然这也是大学录取要求之一,就是必须攒够志愿者积分,表现你的领导力和组织协调力,或是爱心吧。所以孩子们一定要从小就去参与一些社会活动,比如类似给老人帮扶,无家可归者接济等。
至于长远看,国内外比较究竟哪种更适合孩子成长,也不好说,孩子个体上差异也比较大,关键也没办法换一套重新试,所以就看天意吧。
【 在 RI1657 的大作中提到: 】
: 最近手机总是收到各种推送,基本上都是“XX孩子学习压力太大,导致抑郁(或自杀)”, 然后就是宣传国外的快乐教育好,孩子们都有一个快乐的童年,每个孩子都阳光快乐。但是真正了解国外的都知道,快乐教育是国外阶层分层的工具,快乐教育只在垃圾的公立学校中实行,而且,这些学校的教育除了快乐,什么也没有;国外的精英教育都在私立学校,私立学校的学生也非常苦。
: 现在这股快乐教育的风气影响到了国内,教育部也喊着白左的口号,实行着阶层分层的事实。 各大互联网也在助纣为虐,你搜“快乐教育”“教育内卷”,肯定能搜出来一大堆”xxx孩子压力太大抑郁“的新闻,但是你很少能搜出了”我现在特别后悔当年没听我爸的话去好好读书“的新闻。我相信”孩子压力过大导致抑郁“是有的,但是”后悔当年没好好读书“的消息也是有的,甚至更多,这也许就是互联网的选择性过滤吧。
: 我觉得还是老祖宗说的好,”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少年不知勤学苦,老大方悔读书迟“。
--
FROM 42.236.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