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 lura 的大作中提到: 】
: 孩子马上四年级,上学不让玩游戏,暑假每天玩一个小时。然后就是经常因为这个不开心,早上醒来第一件事就是要玩游戏,时间到了还要再玩一会,自己还开始在喜马拉雅听故事,最初是我推荐的搞笑历史故事,然后不知不觉变成了修仙的那种。今天又因为我要拿他的iPad不高兴。我觉得放开游戏就是矛盾的根源,孩子根本抵挡不了游戏的诱惑。真是不玩游戏母慈子孝,一玩游戏鸡飞狗跳。
: 利用家长权威,就把游戏隔绝了,是不是四根清静了,再也不用为了这个事生气了,我甚至觉得,不玩游戏的孩子,身心更健康一些。
: 这会儿在气头上,可能是观点偏激了,请大家批评,哎。
如下内容转自公众号
https://mp.weixin.qq.com/s/e9l7PKY1nOKxH8tS90MLnA
【
玩游戏不是坏事,但是把控不住一定是坏事
好坏的依据是成为游戏的主人还是游戏的奴隶
成了游戏的奴隶,跟赌徒差不多
通过游戏,培养出规则感、时间概念、自我意识,是成功的
如果玩游戏,玩到把控不住自己,就是失败的
父母不去引导和训练,只能失控
去引导和训练,才是发展
现在十二三岁,游戏不去理性处理,合理训练,肯定是不行的
失控,可能不会出问题,但出问题的概率更高
养娃不能靠运气
底层逻辑的东西,比如习惯、方法、注意力、自制力必须要去刻意发展
游戏是个很好的契机和窗口
不是说彻底不玩游戏,而是通过玩游戏发展上面提到的底层逻辑进而形成核心能力
孩子痴迷游戏是普遍现象,差别是家长的态度和处理方式。有家长采取隔离措施,完全不给机会;有家长采取暴力手段,揍娃屁股摔手机。两种方案,都有道理,但也都有问题,毕竟,现在已经是信息时代,每个人都离不开电子产品,去接触、适应、利用是必然、也是唯一选择。
人之所以走弯路,主要原因不是经验少,而是思想方法不对头。正确的思想必然能指导正确的行动,而错误的行动,必然来自错误的思想。电子产品是工具,而且是利远大于弊的工具,正确认知这一前提,方有利于合理应对。】
--
FROM 106.1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