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的解释是站在很长一个节点对巴赫教材的解读,对于孩子和教学来讲,搞清楚巴洛克是什么有什么特点,不如练好复调音乐各声部清晰的演奏。这也是引入巴赫初级的意义。
尤其对于非专业、练琴时间有限的孩子,直接进入小前奏曲与赋格,会很蒙圈的。巴赫初级提供了一个练习的多声部旋律的思路,这个旋律线条孩子一般是不会找,需要老师的引导和协助。
技术层面讲,哪怕书本上给了一些很违反原著的标识,但专业的老师在教授时一般都会讲清楚针对这本教材曲目的特殊处理情况,比如跳音怎么弹、连线怎么理解、装饰音怎么理解……
总而言之,巴赫及整个巴洛克时期的作品是孩子学琴过程中的必经之路,考级挑选的曲目都比较有代表性,也会考虑作品的丰富性,古今中外的乐曲都会考量,毕竟咱对孩子在学琴路上的期望,更多的是学会一门乐器,能享受其中找到乐趣,考级只在很有限的时间内起作用,还是要往长远看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5.1
【 在 pwc 的大作中提到: 】
: 知乎上有人这么评论:
:
: 《巴赫初级钢琴曲集》很早就被引入中国,在所有正规的钢琴入门教育中,基本是必弹教材,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
:
: 然而,从现代的角度来看,这本曲集的缺陷是明显的:
:
: 这本编于 1908 年的教材,包含非常多的编辑标注。而这些标注,在现在看来,很多是错误的,甚至是违反巴洛克音乐的原则的:比如大量跨小节的连线,甚至横跨几个小节的连线。这些标注代表了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家对巴洛克音乐的理解,歪曲了这些曲子的本来面目,完全不能表现当今音乐学家和音乐家对巴赫音乐的理解和研究水平。即使在当时,编者 Walter Carroll 也不是巴赫专家,他的编辑水平和 1900 年就全部完成了的“巴赫协会(Bach Gesellschaft)版”巴赫全集都差得很远。
: 因为舞曲被从巴洛克组曲中单独挑选出来,学习者很难知道这些舞曲到底是什么体裁,具有什么特点,在组曲中占有什么样的位置。因此,即使学习者的技术还无法演奏全套组曲,他也应该看看整首组曲究竟是什么样子的,老师也可以给他示范一下其他舞曲,让他可以建立起一个对巴洛克组曲的整体把握。
: 因此,如果我进行教学的话,我并不会选用这本教材,而会让学生去买一些净版的谱子,比如整套的法国组曲,或者《安娜·玛格达莱娜·巴赫小曲集》。如果学生不想购买的话,也可以去 IMSLP 等网站上下载净版自行打印:这里的净版可能会老一些,但仍然比《巴赫初级钢琴曲集》好得多。
--
FROM 115.171.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