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熊孩子的妈妈,个人觉得,当孩子有这样行为时,在不触及肢体上的伤害行为时,适当地由“陌生人”口头教训或警告一下挺好。然后大人再配合着以前的教育,现场说法,对于“不在公众场合喧哗”的原因、理由、可能情况或大家不乐见的后果等分析说上一番,挺好的。虽然,作为熊孩子的家长,在当时情境下,可能挺丢脸的。。。但是,内啥,引用东华帝君的一句名言:“面子是个(⊙o⊙)啥?”(捂脸ing)
【 在 angrycm 的大作中提到: 】
: 下班做地铁,人不算很多,基本上都有座,某站上来一个看起来4-5岁的男孩,上车后就用他妈手机玩英语游戏?大概是拼写那类的,具体不知道。那孩子一直边玩边叫,妈妈就是宠溺的眼神看着孩子玩,可能觉得孩子学的不错?
: 那孩子玩不过去开始骂骂咧咧,妈妈就温柔坚定的劝阻,小点声,地铁人多。我忍了2-3站地,那孩子愈演愈烈,隔3秒叫一下,我怎么就赢不了呢,气死我啦,他妈还是小声劝阻,那孩子赛脸一样的越叫越凶,我坐在对面实在难受,心头火起,非常大的声音冲那孩子说 麻烦你安静点,空气中一下安静下来。那孩子看我瞪着他,我当时眼神应该很凶,他应该是吓坏了,低头默默的玩。他妈也没说什么,说你看影响别人休息了吧,后来10多站就安静了。
: 我做的对吗?
: ...................
--
FROM 221.221.107.*